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5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664篇
林业   1190篇
农学   649篇
基础科学   598篇
  864篇
综合类   4831篇
农作物   498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2329篇
园艺   629篇
植物保护   43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行株距与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为江苏稻区水稻生产选用适宜行株距提供科学依据,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不同的行距、株距处理:CK(30 cm×12 cm)、R1(30 cm×14 cm)、R2[(20 cm+40 cm)×12 cm]、R3(25 cm×14 cm);R4(30 cm×10 cm),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水稻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温度、剑叶光合特性、冠层光辐射(PAR)透过率、反射率、截获率及产量的影响。与常规对照处理相比较,R2、R3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29.96%和46.69%,但R2和R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R2处理种植密度与常规处理一样,因为设置了宽窄行降低了冠层温度和表层光截获率,且提高了光透射率,从而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速率,最终提高了产量。R3处理通过降低行距和增加株距的办法,获得了2.84%种植密度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和有效穗数,最终提高了产量。在不改变种植密度的前提下,宽窄行处理有助于改善行间小气候,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提高水稻对高温环境的耐性,从而提高产量。此外,适当降低行距和提高株距的R3处理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中熟品种拂晓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夏、秋季大冠开心形、自然开心形和两主枝“Y”形3种树形结构对冠层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冠开心形冠层上、中、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积分值在夏、秋季均处于较高水平,自然开心形和“Y”形之间差异较小,处于较低水平;各处理冠层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在夏季均与Pn保持一致;不同树形冠层叶片的总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夏季以大冠开心形最高,两主枝“Y”形最低,在秋季以自然开心形最高,两主枝“Y”形最低;各处理叶片的Pn在夏秋季均与Gs、Tr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树形冠层下部和“Y”形中部叶片的Pn在夏季与大气CO2浓度(Ca)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秋季,所有处理叶片的Pn与Ca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树形冠层下部和“Y”形中部叶片的Pn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经济昆虫和授粉昆虫。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仍未形成较为合适的标准蜂箱。本研究评估了一种中蜂多层活框蜂箱对中蜂繁殖性能和抗巢虫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湿度计比较分析了多层活框蜂箱和朗氏标准蜂箱的保温保湿效果,同时比较了两种蜂箱对蜂群繁殖力和抗巢虫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了两种蜂箱饲养的初生工蜂两个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多层活框蜂箱饲养的蜂群繁殖能力优于朗氏标准箱饲养蜂群,保温和保湿效果均优于朗氏标准箱;多层活框蜂箱的白头蛹数和含巢虫卵的巢房数均显著低于朗氏标准箱,且未测得巢虫成虫。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多层活框蜂箱饲养的蜜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朗氏标准箱饲养的蜜蜂。另一个抗氧化相关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4(GST4)则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表明多层活框蜂箱比朗氏标准箱更利于中蜂生存与繁殖,并可提高蜂群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巢虫性能。  相似文献   
4.
章倩  张木子  黎明  王日昕 《水产学报》2020,44(2):289-299
为了比较牛磺酸对急性氨中毒的鲫和草鱼缓释作用的差异,实验分别构建了4个处理组,组1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2注射醋酸铵(鲫7 mmol/g,草鱼9 mmol/g),组3注射醋酸铵和牛磺酸(100μg/g),组4注射牛磺酸。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显示,组2鲫肝脏中SOD、CuZnSOD和CAT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和组3;组2和组3鲫肝脏中GPx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组1鲫大脑中SOD、CuZnSOD、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组2草鱼肝脏中SOD、CuZnSOD、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组2和组4草鱼大脑中SOD和CuZnSOD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和组3;组3草鱼大脑中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此外,组2鲫和草鱼肝脏及大脑中TNF和IL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鱼类氨中毒会扰乱机体的抗氧化酶系统和免疫应答,引起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草鱼通过提高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以应对氨中毒;牛磺酸能够有效缓解氨中毒对鲫和草鱼造成的氧化伤害,但牛磺酸并不能降低氨中毒对鲫和草鱼造成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菌在侵染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效应蛋白来帮助其侵染。本研究鉴定到一个稻曲病菌效应蛋白UvSix1-1,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具有Six1蛋白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并与多个病原菌中的Six1蛋白具有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UvSix1-1可以抑制Bax、XEG1和INF1引起的烟草叶片细胞坏死,并且其预测的信号肽区域具有分泌功能,在烟草上瞬时表达UvSix1-1可以促进辣椒疫霉的定殖。对不同稻曲菌株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没有发现序列多态性,说明该基因非常保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UvSix1-1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稻曲病菌效应蛋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控害潜力,在(25±1)℃、L∥D=16 h//8 h、RH (60±5)%的条件下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4.6、110.9粒和124.7粒,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25、1.658和1.429,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9、0.009 0 d和0.008 0 d;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2.4、265.5头和109.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233、1.038和1.411,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1、0.003 8 d和0.009 1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2、40.3头和27.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86、1.226和1.685,处理时间分别为0.024 3、0.024 8 d和0.036 2 d。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高于2龄幼虫。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为利用龟纹瓢虫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叶绿素降解是植物叶片衰老最明显的标志。为探明小麦叶绿素降解途径中叶绿素酶和脱镁叶绿素水解酶2个关键酶反应的最佳环境条件,对其反应的最佳环境温度及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叶绿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是40℃和80 min,脱镁叶绿素水解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和最佳反应时间分别是35℃和90 min。该研究结果可为2种酶活性的测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kg-1。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增产0.5 t·hm-2,增幅为8.8%;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1.1%、121.1%和84.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23.5%和25.4%。【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但各省(市)间存在一定差异且省(市)内变异较大。四川、云南、湖北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具有较低的产量反应,说明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方案。分析长江流域优化养分管理措施下的小麦产量反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氮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杨明 《北方园艺》2021,(20):173-176
采用内外2层拱架塑料大棚,多层薄膜覆盖方式,一年安排三茬果菜栽培,即一种西瓜3月5日定植,5月下旬采收;二种西瓜6月1-5日定植,8月上旬采收;三种菜豆,8月上旬直播,10-11月采收.通过抢早一种西瓜、控旺二种西瓜、延晚三种菜豆,采取适宜的整枝、肥水和授粉等措施,农户管理6 000 m2塑料大棚,2018、2019年连续实现家庭年纯收入16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北京地区早春夜温偏低,西瓜育苗设施普遍简陋,西瓜种植者多为分散农户,自育苗很难达到健壮、优质标准等问题,昌平区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在推广西(甜)瓜早春种植模式中通过试验总结出多层覆盖育苗技术,生产中具有无需加温、操作简单、育苗质量高的特点。新技术采用4层膜布覆盖,3层拱架结构,有效解决了早春夜温较低致使西瓜幼苗难以成活的难题;结合多层覆盖材料的选择,以及多层覆盖下独特的管理方式,使育苗设施白天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照进行蓄热储能、保证幼苗的光合作用,夜晚可以有效防寒保温、保护幼苗免受冻害,对早春农户自育高质量西瓜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