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7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乳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从而了解乳牛A型口蹄疫的免疫动态,以便掌握其免疫效果,更好地促进浦城县乳牛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reproductive and growth performances of pigs before and after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after a foot-and-mouth disease outbreak in Japan. Data for the tim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farrow-to-finish farms. As a result of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hygiene levels were improved, and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and Aujeszky’s disease, remained undetected on the farms. Compared with before depopulation, reproductive and growth performances improved after depopulation; the number of total pigs born was higher, the postweaning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and the age at slaughter was lower (P<0.05). In summary, depopulation and restocking improved the reproductive and growth performances of pigs.  相似文献   
3.
悬浮培养在口蹄疫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物反应器中进行BHK21细胞悬浮培养并逐级放大,分别接种口蹄疫OJMS/2000株与Asia 1/JSL株,纯化灭活后制备50批疫苗,结果均符合《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疫苗(OJMS株+JSL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以下称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病毒146S抗原含量比转瓶培养提高10倍以上、疫苗的不良反应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液相阻断ELISA(LBE)法由于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免疫抗体效果监测实践工作中,特别是为防控牛、羊亚洲I型口蹄疫(FMD)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该方法操作繁琐,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实验结果发生偏差或试验失败,笔者就该方法应用于亚I型口蹄疫抗体检测中的改进和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正安县山羊主要疫病的发展趋势,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正安县引进山羊进行布鲁氏杆菌病、O型口蹄疫、AsiaI型口蹄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等主要疫病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AsiaI型口蹄疫和山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81.18%和99.58%,未免疫的布鲁氏杆菌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未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和3.81%。监测结果为山羊健康的引进、培育和扩繁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对指导养羊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作用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抗多发性硬化、抑制细胞增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干扰素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文章综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推广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有效免疫,在前期开展"猪瘟疫苗(脾淋源)、猪O型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效免疫试验"确定新的免疫程序基础上进行扩大试验,进一步验证猪瘟疫苗1头份免疫剂量足以产生可靠的免疫保护;先免疫接种猪瘟疫苗,1周后免疫接种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适宜在农村散户中使用;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相互之间干扰较大,猪瘟病毒抗体产生时间推迟,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为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疫苗的效力与疫苗中含有的146S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对疫苗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146S的定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超速离心的方法,除此之外,ELISA检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更为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作者主要对各种146S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及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包括七个主要的血清型,被国际兽疫局定为一类传染病,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因为近年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它的感染机制和各种诊断与防制措施进行概述,从而阐述目前口蹄疫的诊断技术进展状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3代乳鼠组织毒,通过乳鼠适应至6代,获得该毒株的乳鼠组织毒AF/72/MF6,经测定其LD50为10^-8.0·mL^-1;经RT-PCR获得其VP1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其它6株口蹄疫A型病毒株比对,同源性大于85%;经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达到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经间接夹心ELISA测定,OD值均大于0.2,且经乳鼠中和试验证实该毒仅能被口蹄疫A型标准血清中和,具有型特异性;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S含量,均值为189 ng·mL^-1,远大于22 ng·mL^-1的国际标准。综合纯净性检验、特异性检验和146S含量测定结果,可确定AF/72/MF6为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乳鼠组织毒的标准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