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过对样品前处理过程的研究和优化,建立了丙环唑和嘧菌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分配后,用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μ-ECD)测定。方法中目标物在50~2 00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4。在5,50,200μg·kg-1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9.2%~1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该方法可灵敏、简便、快速地测定玉米中丙环唑和嘧菌酯的残留。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氮、磷及种植密度对旱作地膜玉米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效应>种植密度>磷肥,且交互作用十分显着,对产量的贡献幅度可达2.3%~23.9%;并计算出宁南山区正常降雨条件下,地膜玉米获得>9000kg/hm2产量可采用的栽培技术是:施氮量≥198kg/hm2,P2O5量127.5~183kg/hm2,玉米种植密度56500~60600株/hm2.  相似文献   
3.
玉米轮回选择中不同轮次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东农群体-1的两轮自交系的产量、穗长、穗粗、德行数、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结果显示出,第二轮自交系产量配合力较第一轮提高5%,穗长和穗行数分别提高4.41%,3.5%,穗粗和百粒重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利禾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CK,不施肥);常规施肥处理(T1,N∶P_2O_5∶K_2O=27∶12∶6);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减氮20%并分别增施生物炭,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2.25 (T2)、4.50 (T3)、6.75 (T4)、9.00 t·hm~(-2)(T5),研究生物质炭基施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减氮20%的基础上,与T1相比,T2、T3、T4、T5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7.06%、30.59%、37.65%、48.24%,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84%、11.82%、20.20%、43.84%(P0.05);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稳定性显著增强,其中T3、T4、T5的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数量较T1分别显著增加55.35%,128.49%、133.50%(P0.05);当生物质炭的施用量达到4.5 t·hm~(-2)时,细菌数和总菌数达到最大值;土壤酶活性在生物炭施用量超过4.5 t·hm~(-2)时显著增加,其中蔗糖酶活性在T4处理处达到最大,较T1显著增加了140.23%(P0.05);另外T4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较T1增加了41.4%;施用生物质炭均能显著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其中T4处理增加的最为明显,较T1处理分别增加38.02%、18.79 kg·kg~(-1)和23.54 kg·kg~(-1)。推荐常规施肥减氮20%配施生物炭6.75 t·hm~(-2)作为扬黄灌区玉米生物炭配施化肥的参考配比。  相似文献   
5.
施用畜禽粪肥对旱地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旱作农业区化肥滥用、畜禽粪肥施用量不明的现状,通过连续2 a的有机肥培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水平下施用畜禽粪肥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生物学性状、光合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畜禽粪肥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5.80%~43.36%;可使作物增产25.59%~39.15%;对促进作物生长,延长作物的高光合持续期,减少作物的秃尖程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对风沙区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东南部风沙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013—2014年比较研究了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深松、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CK)平作种植玉米的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2 a保护性耕作以深松、留茬处理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降幅0.72%~7.12%。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各土层均以深松处理含量最高,2014年土壤团聚体含量较2013年增加4.11%,其中秸秆覆盖对0~10 cm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2014年较2013年提高5.54%。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提高了收获后0~100 cm土壤贮水量,表现为留茬秸秆覆盖深松免耕,较传统耕作提高12.22%~26.91%。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处理玉米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比传统耕作高,其中以深松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子粒产量平均较传统耕作提高14.5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81%。由2 a数据显示,深松、留茬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善了风沙土耕层土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