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布泊南部野双峰驼的分布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5-1996年两年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利用家驼队深入荒漠腹地,考察了罗布泊南部野双峰驼的分布和栖息环境,结果表明在罗布泊南部的湖岸区,阿尔金山北麓及山前丘陵地带均有野驼分布,库姆塔沙漠中部无野驼进入,但其西侧戈壁及丘间谷地为野驼南北迁徒的通道,冬季野驼主要集中活动在科什兰孜等罗布泊南岸及阿奇克谷地;夏季主要在山区北麓活动,所以应将该区域与上述分布区同归于一个分布区整体,即南北配置的景观复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罗布泊糖霉菌属(Glycomyces)放线菌多样性,采用不同盐浓度梯度的5种培养基,共分离到7株Glycomyces放线菌,其中5株与有效发表菌株相似性在94.00-96.58%,可能代表Glycomyces新物种。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揭示罗布泊土壤Glycomyces放线菌的多样性,且多数菌株以极高的自展值在Glycomycetaceae科内形成稳定的、独立的分支。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不仅具有较多Glycomyces放线菌新物种资源,而且还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类群。这为开发利用这一类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菌种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花岗岩石林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尽的阐述。研究区的花岗岩石林从形态上可分为石柱、石锥、石蛋、蘑菇石、石排5种类型。根据形态特征的分析,该石林是由晚古生代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经重力崩塌、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形成发育受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的湖盆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51个细菌菌株。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测定了嗜碱细菌生长的pH值范围,对不同碱性物质KOH、K2CO3、NaOH、Na2CO3的选择性和对NaCl、KCl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添加了罗布泊盐壳浸提物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嗜碱细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分离菌株中专性嗜碱菌、兼性嗜碱菌和耐碱菌的比例分别为29.8%,39.7%和30.5%。54.3%的嗜碱菌菌株对4种碱性物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13.2%菌株对Na^+有一定的依赖性,对含K^+碱性物质敏感,只有1.9%的菌株对CO32-碱性物质敏感。77.1%嗜碱细菌可以耐受7%-15%的NaCl和10%-20%的KCl,具有较强的耐盐特性,其中是否存在嗜盐碱双极端因子的古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
罗布泊是我国干旱地区著名的湖泊,地处古代沟通东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是一个充满自然和文化之谜的神秘地区。通过对罗布泊地区高程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其湖心的具体位置。罗布泊"大耳朵"纹理目前被认为是罗布泊湖水退缩留下的印迹,从沉积学角度考虑,罗布泊的湖心应处在耳心处。2006年DGPS实测结果表明罗布泊最低点处于"大耳朵"的耳心处(90.500°E、40.131°N)。研究罗布泊的"湖心"位置确定对科考、科研、旅游和文化等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罗布泊“大耳朵”地区从湖心至湖岸7个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炉(GF-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19个沉积物样品中 Cd 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各剖面沉积物样品中 Cd 含量在盐壳层较高,往下各层 Cd 含量相对盐壳层含量较小且分布较均匀,其中 L07-10盐壳层 Cd 含量达到10.38 mg/kg,远超过了环境系统所能承载的能力,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性;水平方向 Cd 含量变化为湖中>湖心>湖岸.  相似文献   
7.
以罗布泊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磁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罗布泊盐湖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意义。根据磁性特征可将罗布泊LOP1剖面沉积物分为两类:磁铁矿主导和铁硫化物(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主导。磁铁矿主要来源于物源区塔里木盆地。胶黄铁矿和黄铁矿是早期还原成岩作用的产物,对磁性特征产生显著影响,胶黄铁矿主导层具有明显较高的χ、SIRM、χARM、χARM/χ和S-300 mT,黄铁矿相反。有机质供应增加是罗布泊盐湖沉积早期成岩作用的触发因素,中晚全新世以来冷事件期间塔里木盆地湿度改善,有机质供应增加,促使了早期成岩成因的自生铁硫化物生成。  相似文献   
8.
丁鹏  陈莹  马鸣  袁国映 《干旱区研究》2011,28(3):562-563
2010年9月14~26日,对新疆罗布泊进行综合考察时,在哈密雅满苏镇磁海矿区附近的施工驻地发现了1只北鹨(Anthus gustavi Swinhoe,1863),并拍摄到十几张照片.经过仔细观察与图片鉴定,确定为新疆鸟类新纪录.同时,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栖息地、生态习性以及亚种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罗布泊地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研究的热点,在罗布泊干湖周边,保留有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为此,在罗布泊西北缘,针对区域地层构造分布特征、构造活动事件序列、湖泊沉积物及堆积土层中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定量/半定量地重建了第四纪环境和气候变化,解析了未来可能再度出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本区第四纪以来主要有767~531 ka、255~158 ka和43~34 ka 3次较大规模构造活动,影响了罗布泊干湖近代的地形地貌分布特征,也影响湖面变化;研究区所处基岩剥蚀台地,地貌由剥蚀准平原化向平原化演化,通过基岩剥蚀"夷平"雏形时间和周边石质文物估算,剥蚀率为0.09~1.2 mm·ka~(-1)。总体上,该区域的干旱化趋势仍会持续。  相似文献   
10.
应用EM38电磁感应电导仪测量法调查了罗布泊“耳纹”地区盐壳电导值,对干盐湖沉积物采取不同尺度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取样与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盐壳土壤EM38电导的各特征参数值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耳纹”的形成和电磁感应电导所表征的物理量存在较好相关性:“耳纹”黑色区域电导值较高,白色区域电导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