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为使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恢复的植被结构合理,物种丰富,系统稳定,对研究区分布较广的华山松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各物种在群落内的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林群落结构完整,物种丰富,生长旺盛,是磷矿开采废弃地上植被恢复的理想林种,并制定出用华山松、滇石栎、小白花杜鹃、厚皮香、地石榴等华山松群落各层优势种,及当地耐贫瘠的乡土物种做磷矿开采废弃地华山松群落恢复的物种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马彦华  祁云宽  刘宇  王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0-8252
根据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面源入湖污染物TP、TN、COD Cr的入湖贡献率分别为76.3%、80.4%、94.7%。因此,保护抚仙湖控制面源污染是关键。而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只有在湖盆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实现循环型农业经济,从源头控制大量有机物、TN、TP等污染物入湖,才能有效保护抚仙湖水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高原湖泊流域“3类空间”的布局结构,探析流域在发展过程中“3类空间”的格局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功能空间分类的角度研究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分类体系,并分析了2005—2015年流域“3类空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10 a增加了71.37%,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10 a减少了6.38%,生态空间先升后降,总体增加了0.48%;(2)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城镇空间格局、农业空间格局和生态空间格局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别,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主要分布于抚仙湖流域的北部,而生态空间除抚仙湖湖泊水面外在流域四周均有分布;(3)从变化程度上看,“3类空间”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流域北部,而生态空间则在湖泊中部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13年玉溪市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分析各类用地的变动幅度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格局变化,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多年间影响该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加强抚仙湖流域土地的集约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森林植被及其水土保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建林  温庆忠  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10-11012
利用法国SPOT5卫星遥感影像现地对照,将抚仙湖流域森林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3个森林类型并统计面积,调查统计各类森林植被的树种结构和覆盖程度,分析了森林植被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森林的固土物质量为137.50×106t/a,固土价值为622.30×106元/a;涵养水源价值为506.84×106元/a。  相似文献   
6.
不同治理措施在红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建立了野外标准径流小区,并布设了1.2m宽等高反坡阶和2.0m宽草带两种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观测次降雨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与原状坡耕地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1)两种措施之间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差异性均显著。修筑等高反坡阶的地表径流深为113.64mm,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61.9%,土壤流失量为714.7t/km2,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77.4%;布设草带的地表径流深为82.76mm,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72.2%,土壤流失量为370.1t/km2,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88.3%。(2)两种措施之间的减流和减沙效益差异性均显著,等高反坡阶的减流和减沙效益指数平均分别达0.57和0.97,草带的减流和减沙效益指数平均分别达0.79和0.76。(3)两种措施均大幅削减了地表径流和泥沙的氮、磷养分输出总量,发挥了较好的保肥作用。与原状坡耕地相比,等高反坡阶对总氮削减率为81.9%,对总磷削减率为44.3%;草带对总氮削减率为74.7%,对总磷削减率为83.7%。  相似文献   
7.
在滇中地区抚仙湖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布设9个不同施肥水平的微型小区,在微型小区及不同坡位的不同深度埋设多孔杯采样器,采集土壤水样,分析其中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施肥量增大,土壤水中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增大1,.5和2.0倍施肥处理条件下,0~100 cm土层土壤水总磷质量浓度分别是标准施肥量的1.26和1.63倍;2)同一施肥处理条件下,坡下部土壤水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基本高于坡中部0,~50 cm坡下部总氮平均质量浓度约为坡中部的1.30倍,0~100 cm坡下部土壤水总磷平均质量浓度约为坡中部的2.0倍;3)同一施肥处理条件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水总氮质量浓度逐渐减小0,~50、50~100、100 cm以下土壤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58、3.93和3.17 mg/L;土壤水总磷质量浓度在50 cm以下呈波浪状减小,在0~100 cm变化较大(0.010~0.021 mg/L),在100 cm以下差异较小(0.010~0.014 mg/L);4)在坡耕地种植烤烟时应将施氮量控制在270.0 kg/hm2以下,施磷量要控制在61.2 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人数的持续增长,对云南玉溪抚仙湖的生态承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体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以及格局与过程的关联性和景观规划的实用性这两个方面,参照《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并结合提出的规划原则对玉溪抚仙湖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形成了一个以“生态性、独创性、休闲性、经济性”为基本定位的,满足人们荡涤身心、陶冶情操等需求的多功能生态型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9.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主要植物群落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8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抗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以及与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水土保持效应较优的植物群落。研究表明:竹林群落和旱冬瓜林群落的抗径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蚀能力较强,可作为该地水土保持的先期植物群落。荒草地和矿渣废弃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抗侵蚀性差,应进行植树造林和加强封育管理。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桉树林、灌木林的土壤抗侵蚀性稍逊于竹林和旱冬瓜林,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时可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入湖河流末端湿地的净化效果。[方法]对东大河河口湿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一周年的测试,分析该湿地系统对磷矿来源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湿地对TN、TP、CODCr入湖污染负荷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2%、54%,设计水力负荷为0.67 m3/(m2.d)时处理效果最好。工程已稳定运行6年,达到无能耗、防堵塞、高去除率的运行效果。[结论]该湿地有效削减了磷矿开采产生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对保护抚仙湖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