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2篇
  142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南湘潭受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技术,以氯化甘氨酸盐和硝酸甘氨酸盐作为淋洗剂,研究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测定了淋洗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氨基酸盐对镉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3%和78.4%,淋洗后镉的有效态(可氧化态+酸溶态)质量分数显著减少。淋洗使土壤pH值显著下降,但有机质、碱解氮以及速效磷含量显著上升,阳离子交换量以及速效钾含量下降。淋洗对土壤结构无明显破坏,且淋洗修复后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幅降低。说明,氨基酸盐作为淋洗剂对土壤中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是种新型的环保淋洗剂,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渗析与酸淋洗模拟紫色土酸化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电渗析与酸淋洗试验模拟紫色土酸化的效果,在重庆地区采集了不同pH(5.00和7.06)的2个紫色土,分别进行不同天数(1,2,5,7,10天)的电渗析和酸淋洗试验处理,并分析了试验处理前后土壤的酸度特征和交换性盐基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10天的淋溶处理过程中,2种紫色土的pH均无显著变化,说明紫色土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短期的酸雨淋溶不能实现紫色土的严重酸化。而采用电渗析处理10天后,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的pH分别降低3.4和1.1个单位。在整个电渗析处理过程中,土壤的交换性酸含量显著升高,盐基离子大量淋失。电渗析可以实现对紫色土的快速酸化处理。2种紫色土中,电渗析处理后中性紫色土的酸化程度大于酸性紫色土。这是由于中性紫色土的表面负电荷量更高,导致更多致酸离子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最终造成中性紫色土的酸化程度更加严重。因此,电渗析处理比酸雨淋溶处理对紫色土酸化效果更好,且可用于紫色土的酸化机理研究。进一步结合2种方法的技术可操作性,认为电渗析法是研究紫色土酸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茬麦低产的原因(一)稻田土物理性状差,整地困难,整地质量差稻区土壤多属于黄褐色水稻土,在多雨和长期灌水的情况下,土壤淋洗作用强,造成犁底层坚厚,耕层土质黏重、结构差、容量大、空隙小、通气性差、适  相似文献   
4.
选取柠檬酸、草酸、KH_2PO_4溶液、NaOH溶液4种淋洗剂,对受砷锑污染的土壤进行单一及复合淋洗,研究了淋洗剂浓度、淋洗时间、固液比、淋洗次数以及复合淋洗剂添加顺序等对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浓度的淋洗剂,NaOH溶液对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58.22%;草酸溶液对锑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22.86%。淋洗时间为2 h,固液比为1∶10时,淋洗效果最好。复合淋洗中,酸碱淋洗剂交替淋洗,比同种溶液连续淋洗更能显著提高对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娄土中Cu、Pb的淋洗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柠檬酸(CIT)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2)对污染土娄土中铜、铅的淋洗效果,并对淋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铜、铅单一污染的土娄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种螯合剂(EDTA、CIT)和2种表面活性剂(SDS、RL2),采用批次试验方法,分析淋洗剂浓度、pH、背景电解质(NaNO3和NaCl)、水(mL)土(g)比、淋洗次数对污染土娄土中Cu和Pb的淋洗百分率的影响,探索不同淋洗淋洗污染土娄土中Cu和Pb的最佳条件。【结果】在相同浓度下,EDTA和CIT对污染土娄土中Cu的淋洗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淋洗剂,EDTA对Pb的淋洗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淋洗剂。淋洗4次后,4种淋洗剂对污染土娄土中Cu的淋洗能力由大到小为CITEDTARL2SDS,对污染土娄土中Pb的淋洗能力为EDTARL2CITSDS。EDTA和CIT溶液淋洗土娄土中Cu和Pb的最适条件为:水土比20(mL)∶1(g)、淋洗剂浓度0.01mol/L、pH=7、无背景电解质;当水土比为20(mL)∶1(g)、RL2溶液浓度为0.02mol/L、pH=8、无背景电解质条件下,RL2对污染土娄土中Cu、Pb的淋洗效果最佳。【结论】EDTA、CIT和RL2可以有效去除污染土娄土中的Cu,EDTA可作为石灰性污染土娄土中Pb的最佳淋洗剂,而SDS不宜作为污染性土壤的淋洗剂。  相似文献   
6.
<正> 苗木发生除草剂药害后,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药害严重,估计损失超过60%以上的,应立即毁掉,安排改种,对受害较轻的,可采取以下措施:1、大水淋洗。对叶面或植株由于喷洒除草剂而发生药害,而且发现较早,可尽快用大量清水喷洒苗木叶面,反复2~3次,尽量把苗木表面的药剂冲刷掉,并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以增强苗木恢复能力。2、增施速效肥。迅速增施尿素等速效肥,以增强苗木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加速苗木恢复,这对受害较轻的幼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厩肥对粉煤灰微量元素释放规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粉煤灰在降雨淋洗条件下微量元素的释放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试验处理分别为粉煤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石灰+厩肥及其混合物的堆肥腐熟4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淋出液中B、Sr、Ba和Li的最大浓度大于1 mg/L,而其它元素均小于此值。石灰的应用增大了淋出液中B和Ba的浓度而降低了Li、Mo和Cr的浓度;厩肥的应用及其堆肥腐熟处理增大了B、Mo、Zn、V以及Cu、Ni、Cd、As、Mn、Ti、Co、Sn和Se的浓度,而降低了Sr、Ba、Li和Cr的浓度。除V外,淋出液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浓度随淋出液体积的增加而减小。Cr、Zn以及Cd、Cu和As可能是粉煤灰对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淋洗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农田N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N的渗漏损失以硝态氮(NO-3-N)为主,并发生在麦季,铵态氮(NH+4-N)淋洗量则很少,NO-3-N的量占渗漏液总N量的43%~72%,浓度为20~110mg/kg;渗漏水中N的含量与土壤N的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麦季土壤中NO-3-N的总淋洗量为17.8~58.5kg/hm2,平均为39.2kg/hm2,净淋洗量为5.5~40.7kg/hm2,平均为21.4kg/hm2,占施肥量的3.7%~12.2%;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化肥+猪粪处理增加了农田N的淋失,化肥+秸秆处理减少了土壤中N的淋失.与麦田渗漏水相比较,稻田渗漏水除水稻生长早期的部分样品外,NO-3-N和NH+4-N含量均很低,分别在1mg/kg和0.5mg/kg以下.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大气降水对土壤淋洗脱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生  陈秀玲 《土壤学报》2005,42(5):730-736
华北平原属季节性干旱半湿润太平洋季风气候区,降水量500-600 mm,年际和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盐碱灾害并存,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降水量74%集中在雨季,对土壤发生淋洗脱盐作用。一般在雨季7-8月份降水量超过300 mm,土体表现为脱盐。次降水量超过25 mm,根层土壤发生淋洗脱盐。海河平原自1964年逐年开挖骨干排水河道,使海河五大河流水系都有了自己的入海尾闾, 在排洪排涝的同时也排走了大量的盐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井灌的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位,起到井排作用,减少了潜水蒸发,增大了降雨入渗,加强了降雨淋洗脱盐作用,并引河水回灌补源,淡化了地下水。华北平原控制了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而且大面积盐碱地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盐平衡的绿洲灌区次生盐碱化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以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渭干河灌区为例,在简要分析灌区水盐运移的控制因素基础上,以水盐均衡原理为指导,深入剖析了灌区-田块-作物根系3个尺度的土地盐分均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估算了淋洗需水量,简要讨论了次生盐碱化的驱动因子,最后从政策、技术与经济方面给出了控制次生盐碱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