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地处松花江流域,这里土质肥沃,日照充沛,全年光照总时数为2300~2500小时,盛产优质水稻,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全年平均降水量为710毫米,5~9月份平均气温为18·7℃,有效积温为2650~2750℃,无霜期为130天左右。特别适合种植绿色水稻。1优质米的一般特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东北地区的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的种植范围逐步向北移动,甚至移动到黑龙江流域。在东北的水稻一般实行的是一年一熟制及水旱轮作制度。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相比,北方唯一受到限制的是热量因素。此外,北方的水稻还遭遇到虫害,制约其健康生长,需要提出一定的对策去防治。文章就是针对北方水稻主要是东北地区的水稻虫害而制定出的防治措施,对东北地区水稻虫害的防止具  相似文献   
3.
陈军 《农业与技术》2014,(5):206-206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理清水资源与农民贫困的关联性,对于化解水资源带给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水资源与农村贫困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北地区淡水养殖产品比较单一,传统的鲢、鳙、鲤、鲫鱼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所以广大养殖单位及养殖户效益较低,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鉴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活史以及这种虾所适应的环境条件及盐碱地的土壤条件,研究这种虾在松花江流域养殖的可行性。我们从改善水体环境,驯化、苗种的环节入手,进行南美白对虾试养,取得了成功。一、调解水质1、调水。肇东市养殖用水是松花江水系的水,水质清新,指标盐度-3%,PH7.6,这样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用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流域阿什河段水体遗传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微核技术,对松花江流域阿什河段及呼兰河段的水质进行了诱变检测,结果表明,该二个河系注入松花江的水流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城市化进程中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为区域土地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图谱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6年土地覆被以耕地为主,均占总面积的59%以上;其次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特征为耕地的非农化。(2)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格局,以稳定型为主,且分布最集中,而后期变化型、反复变化型、持续变化型分布均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和呼兰河沿岸附近。(3)1996—2016年高程、年平均气温等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其中1996—2006年各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强。(4)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控因子有差异,耕地变化受高程、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变化受与水域距离影响大。受自然、社会和距离等因子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异特征显著,未来应强化对低高程和近水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2-2010年GIMMS和MODIS两种遥感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植被NDVI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植被覆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山区NDVI值明显高于中部平原区。过去29a间,松花江流域植被NDVI稳定性较强,总体上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有明显的阶段性:1982-1990年植被NDVI持续增加;1991-1997年相对稳定,1997-2003年呈波动降低趋势,2003-2010年缓慢上升。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表明,松花江流域NDVI与气温和降水量间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而且植被NDVI变化受气温影响程度强于降水,针叶林是松花江流域受气温影响最大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探索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运用网格单元法,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局自相关模型、核密度函数等方法分析1986-2016年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时空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水质安全对维持东北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0个监测断面,收集2006—2008年监测数据,选择反映流域水环境特征指标的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5日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水质评价因子,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的水质评价模型评估流域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水质模型计算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与实测水质状况相吻合,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总体趋势为河流上游由于无污染或受到的污染较小,水质良好,综合水质等级为Ⅰ~Ⅲ级;到中下游由于分布的大中城市较多,工业、农业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水质逐渐变差,综合水质等级达到Ⅳ级甚至劣Ⅴ级。  相似文献   
10.
焦剑  赵登峰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87-91,96
利用松花江流域116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和14个典型流域水文站的径流泥沙资料,在分析降水、径流和输沙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侵蚀产沙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61-1990年松花江流域降水和径流无显著增长趋势,但输沙量增长显著,每10 a平均增长幅度为34.7%,丘陵漫岗区输沙量增长幅度较山区更为显著.流域输沙量自1979年开始显著增加,降水量变化不是输沙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变化可能是输沙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