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9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126篇
  106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坡耕地垄作区田保水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有效地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研究工作依据坡耕地垄作区田的土挡最佳间距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垄向坡度条件下的土挡最佳间距,。并对其保土增益效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较多,易形成农田渍害。为探究渍害胁迫对甜高粱(Sorghum dochna)产量性状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平作和垄作两个处理,在甜高粱三叶期对其进行渍水处理,测定并比较各处理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苗期遭受渍害胁迫,垄作处理下甜高粱的茎粗、单株干重、叶数、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平作(P0.05)。株高和茎叶比在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平作处理相比,渍害胁迫下甜高粱叶片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更强。研究表明,垄作耕作方式能够提高甜高粱耐受渍害胁迫的能力,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多年从事紫叶小檗的育苗经验,详实地总结了紫叶小檗垄作和床作播种育苗的技术。垄作播种适宜于丘陵坡地育苗,床作适宜于平地育苗,可依据地形和坡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该项技术可作为绿化育苗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木薯通过采用深松、起垄、深施肥和合理密植等技术易获得高产,比常规畦作栽培增产20%,一般都能达3 000kg/6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的生产不只是肩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还担负着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产以及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使水稻的生产水平更进一步地提升,分析不同栽种法和材料对稻谷农艺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存在的影响。数据表明,垄作半干旱栽培方式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实现稻农增收,改善稻田土壤的性状。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栽培模式与群体密度对小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平作和65 cm宽垄作2种栽培模式,分别采取9万、13万、17万、21万、25万株/hm~2群体密度,测定小豆花后不同部位器官的干重,并于成熟收获后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小豆的单株结荚数量和粒数显著降低,单株产量的降低,导致平作条件下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产量无显著变化;而垄作条件下,小豆植株的营养器官干重高峰期出现较晚,在鼓粒阶段营养器官仍保持较大干物质积累,单株的结荚数和粒数增加了3.8%~53.8%和13.6%~101.5%,因此,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垄作的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平作17.3%~127.2%和36.8%~80.0%。综合分析小豆的植株形态和产量构成,采用垄作条件保苗株数17万株/hm~2更利于小豆产量的形成,而平作条件下种植密度不易超过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增产效果为青薯9号大西洋紫花白费乌瑞它冀张薯8号。产量分别达47907.0kg/hm~2、47587.5kg/hm~2、38767.5kg/hm~2、33697.5kg/hm~2、30502.5kg/hm~2。经方差分析(表2),F=73.06F0.01=5.64,说明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庄浪县通化镇韩湾村进行了旱地冬小麦黑膜微垄穴播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播期9月29日,适播期9月26日—10月1日,较当地露地最佳播期晚7 d左右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