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9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212篇
  776篇
综合类   1177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灌溉系统中分水口轮灌分组的灌溉制度,在满足流量要求的条件下节约电能。【方法】提出了在考虑水头损失时不同分水口状态与管道进口压力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利用分水口开关0,1状态作为自变量,从管道末端起利用推导的递推公式求出管道进水口的等效水头损失系数。依据该模型,在定流量分组轮灌优化中得到为使分组轮灌功率最小的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优化求解,并给出了编码方案。【结果】在分水口等间隔布置时,轮灌分组按轮灌分组数等间隔安排所需功率最小,优化后的水头损失系数可以减小到没有优化前的0.772倍。【结论】本研究模型不仅适用于恒定流量的组合优化,也可应用于不同分水口的所需水量不同的随机灌溉以及恒压供水的优化中。  相似文献   
2.
3.
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耐盐碱性分析 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的耐盐碱性,筛选适宜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以250 mmol·L-1高浓度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研究。试验测定了2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燕麦的株高(X1)、根长(X2)、地上部鲜重(X3)、地下部鲜重(X4)、地上部干重(X5)、地下部干重(X6)、地上部含水量(X7)、地下部含水量(X8)、根冠比(X9)9个指标,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SATC) 作为衡量耐盐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燕麦品种耐盐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各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X4、X7、X8 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86.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3类,其中草莜1号、张燕7、T7等3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2号等41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三分三、坝莜13号等5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汽车变速器的关键部件齿轮因其加工和装配质量的影响,工作时容易引起振动噪声大及承载能力降低等问题,而齿轮修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且成本较低。针对某款汽车变速器,利用Romax对齿轮进行修形分析。结果表明,修形后减小了齿轮的传动误差和最大接触应力,齿面载荷分布更加合理。有效改善了齿轮的传动性能,增加了齿轮寿命。  相似文献   
6.
异速对辊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秸秆量大、韧性强,导致还田后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整地和播种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异速对辊及动态双支撑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研制了相应的玉米秸秆还田装置,主要由捡拾粉碎单元、对辊滑切支撑单元、支撑板和机壳等组成。在异速动态双支撑条件下,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玉米秸秆动力学分析和秸秆漏捡面积分析,对捡拾粉碎刀和对辊滑切支撑刀进行设计,建立了影响秸秆粉碎合格率的数学模型。以捡拾粉碎刀转速、L型甩刀折弯角、L型甩刀刃口长度和滑切支撑刀滑切角为因素,秸秆粉碎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滑切支撑刀滑切角45°、捡拾粉碎刀转速1 700 r/min、L型甩刀刃口长度45 mm和L型甩刀折弯角40°时,玉米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2.58%,与预测值误差5%,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提出的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和研制的秸秆粉碎装置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CIDR、PMSG、FSH联合使用对初产供体羊Borderdale(波德代)3♂15♀、Poll Dorset(无角陶赛特)5♂18♀和Ger-man Mutton Merino(德国肉毛兼用美利奴—德美)3♂15♀进行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同期化发情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和德美分别为100.00%、88.89%和93.33%,羊只同期化发情时间经历和各时间点分布3个品种各有特点。超数排卵效果品种间存在差异,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德美分别为6.60±2.97(枚)、3.63±2.25(枚)、5.50±3.32(枚),波德代极显著地高于无角陶赛特(P<0.01)。超排有效率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德美分别为100.00%、87.50%、92.86%。未受精卵波德代极显著地高于德美羊和无角陶赛特羊(P<0.01)。胚胎总数德美羊极显著地高于波德代(P<0.01)。有效胚胎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德美羊分别为2.40±2.31、2.75±2.05、4.07±3.79,德美极显著地高于波德代(P<0.01)。同一方法进行同期化发情,羊只经历时间和各时间点均衡分布能否有效控制是同期发情的焦点问题,是有效胚胎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整治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大、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持续发展和综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将石羊河流域作为以水维系的生态系统整体。阐述了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区实行造林和封育措施,绿洲平原区实行节水型持续农业的系统环境整治的技术措施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Anoda cristata is a troublesome annual broad-leaved weed in summer crops in the rolling Pampa in Argentina; seeds are the only source of regeneration of this species. Seed persistence or depletion is the result of survival and loss processes, including pred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survival at two burial depths in undisturbed soil and predation rates of A. cristata seeds in soyabean crops in different rotations and tillage systems. Survival was discontinuous and decreased to 25% after 35 months, after which no further reduction in survival was observed to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at 96 months. No differences in seed survival between seeds placed on the soil surface and buried 5 c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were found at 80 months, but at later times survival was lower for seeds placed on the soil surface. Predation rates ranged between 0.3% day−1 and 6.7% day−1. Of the models tested, a polynomial regression of the rate of predation with time gave the best representation of seed predation. From January to July, predation was higher in non-tillage plots in the wheat/soyabean rot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dation rates between tillage systems in the soyabean monoculture and no difference between planting densities. Higher crop residue levels in non-tillage plots in the wheat/soyabean rotation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influencing seed predation, probably because such habitat favours the presence of seed predator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