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123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44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薄粘束梗菌leptographium procerum引起松树根部病害,并已在许多森林中发现,包括种子园、苗圃和风景区,造成很大的损失。该菌由象虫和树皮小蠹从被侵染的树上传播到健康树的根茎和根部。在根茎和干基部的木质部组织中有树脂块时,被害树死亡。  相似文献   
3.
朱才熙 《湖南林业》2001,(11):14-14
用植物防治茶园病虫害,不仅可节省资金,而且可确保茶叶中无残留农药,可生产出高档次的优质茶叶。 1、苦楝树叶:采苦楝树叶2公斤,切碎并加水10公斤,煮沸1小时后过滤,冷却后再加2%洗衣粉溶液200倍喷雾。可防治茶蓑蛾、小绿叶蝉、茶毛虫、卷叶蛾、刺蛾等多种害虫。 2、枫杨树叶:采枫杨树叶5公斤,切碎并加少许水捣烂后榨出叶汁,然后每公斤原汁加水2公斤喷雾,可防治茶尺蠖、卷叶蛾、茶毛虫、茶蓑蛾和刺蛾等。 3、樟树叶:采樟树叶2公斤,切碎加水10公斤、食盐0.2公斤,煮沸1小时后过滤,喷雾可防治茶树炭疽病…  相似文献   
4.
松杉灵芝的驯化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松杉灵芝人工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探索出在室内外人工栽培松杉灵芝的技术。结果表明,松杉灵芝在人工栽培下,可以产生子实体,与自然生长的野生种类相似。栽培原料采用林区针叶树锯木屑,原料来源丰富。大量栽培松杉灵芝对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综述线虫及线虫病概况、松材线虫病发现及在我国的蔓延与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松材线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松树属针叶常绿植物,四季常青,景色宜人。为广大盆景界人士及盆景爱好者所喜爱。尤其是黑松,针叶粗短成束,蔟生成片,粗犷大度,有其它树种无法相比的霸主之气概。选用较好的黑松古桩上盆,加以尽心养护,5-6年后即能成为艺术精品。松树盆景比其它树种盆景寿命要长,早有秦松汉柏之美誉。其实松树盆景也可以观寒枝的。在四月上旬,松树刚刚生出新芽的时候,将宿年老针全部摘去,  相似文献   
8.
披针叶胡颓子果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为溶剂,从披针叶胡颓子果中提取红色素,并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对该色素在不同pH值、不同介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色素性质优良、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国外松的种实害虫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为害广东省国外松种子园的种实害虫有11种,其中以油松球果小卷蛾、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蛾为害最严重。这些害虫的天敌资源丰富,共28种,但尚未有优势种群。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10000倍液喷杀,防治效果达8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