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JJG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结果表示》,使用SN/T0212.1-93对肉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残留量的测定结果作出了不确定度的评定。在包含因子k=2时,不确定度为U=0.150mg/kg。  相似文献   
2.
氯羟吡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氯羟吡啶的残留。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经乙腈提取,用氧化铝柱和葡聚糖凝胶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分离,洗脱液浓缩后用含内标物的甲醇溶解。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v/v)作为流动相,苯甲酰胺作为内标物,用RP-18柱(220×4.6mm)在紫外波长270nm处检测。将氯羟吡啶以0.05、0.10和0.50μg/g分别添加到空白肌肉组织中,测得肌肉组织回收率为88.0%、90.4%和91.6%;以0.10和0.50μg/g水平添加到肝脏组织中,肝脏组织回收率为85.4%和90.2%,变异系数均低于10%。用该方法测定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5mg/kg和0.05mg/kg。经125mg/kg氯羟吡啶混料饲喂AA肉鸡,停药当天(0d)测得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残留量为2.85mg/kg和7.06mg/kg。停药7d时测得肌肉和停药10d时测得肝脏组织残留量分别低于0.025mg/kg和0.05mg/kg。  相似文献   
3.
在药物浓度递增的情况下,经过10次传代,诱导出对1.25mg/kg氯嗪苯乙氰产生抗花药性的E.tenella虫株,初始诱导浓度为0.07mg/kg;经过6次传代,诱导出对150mg/kg氯羟吡啶产生抗药性的E.tenella虫株,初始诱导浓度为75mg/kg,低浓度(0.125mg/kg)氯嗪苯乙氰即具有高效抗球虫作用,在诱导过程中,E.tenella一旦对浓度(0.07mg/kg,0.125mg/kg)氯嗪苯乙氰产生了较为稳定的抗药性,诱导过程便进行得很快,一步一个台阶,即于虫的抗药性突破某一阈值后容易对高一级浓度的药物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王惠  甘一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10-4411
利用液相色谱-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对鸡肝中残留的氯羟吡啶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将样品经液液萃取,使用液相色谱-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鸡肝中氯羟吡啶在15~1 000 ng/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85.22%,检测限达10ng/g,达到国家检测标准,适用于氯羟吡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