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45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9篇
  44篇
综合类   542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73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根据鱼藤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210~245nm及290~305nm处具有吸收峰这一特性,提出了用紫外分光法测定鱼藤中异黄酮类总含量的方法.在300nm波长处,浓度低于6×2.618×10-3/mol·L-1时,测定了标准系列的吸光值,结果表明吸光值与浓度近乎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7;标准系列吸光值准确性高;加样回收率达99%以上;测定样品时,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其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它具有促进家禽生长,提高产蛋性能等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在家禽生产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饲料添加剂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含量极少:80%~90%异黄酮(Isoflavones)存在于子叶中,浓度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约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质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但所占比例却很少只有10%~20%。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日产奶量、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选用 2 4头年产奶量在 6 0 0 0~ 70 0 0kg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 3组 (n =8) ,试验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 6 0mg/kg (Da1)和 72mg/kg (Da2 )的大豆异黄酮 ,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脂率 ,并计算饲料的转化率 ,试验期为 2 0d。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较 ,试验组平均日奶产量分别提高了 11.8% (Da1,P <0 .0 1)和 3.4 % (Da2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而乳脂率 3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作物品种之一。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含量极少;80%-90%异黄酮(Isoflavones)存在于子叶中,浓度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约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质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但所占比例却很少,只有10%-20%。  相似文献   
7.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是主要存在于豆科牧草和大豆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有雌激素样活性(约为17β-E2的10-3~10-5),对抗癌、抗氧化,改善心血管机能等有良好的作用。对雌性动物的生殖、泌乳和产蛋的效应,视使用剂量、持续时间和动物所处的生理状态,而呈现正负双向作用。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本文涉及芒柄花素、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可与机体的E2受体竞争性结合,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生殖、泌乳和产蛋机能,并在生长轴、甲状腺轴等参与下,促使相关代谢激素参与其营养过程。异黄酮植物雌激素作为生理调节剂,在饲料工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必须谨慎,应通过进一步的生产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联合添加对肉鸡腹水和猝死发生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公鸡,采用3×3因子设计,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1~7日龄饲喂基础日粮,8日龄起饲喂添加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试验日粮。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 mg/kg饲料,辅酶Q添加水平分别为0、20、40 mg/kg饲料。结果表明:10 mg/kg大豆异黄酮+40 mg/kg辅酶或20 mg/kg大豆异黄酮+20 mg/kg辅酶能显著减少心包积液、抑制肉鸡右心肥大的发生、降低红细胞压积、增加颈动脉血氧分压(P<0.05),降低了肉鸡腹水和猝死的发生率,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抑制了腹水和猝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多酶粉主要含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脯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活性蛋白酵母。在肉牛饲养生产上具有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使肉牛增重明显的增加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分析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为大豆异黄酮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升级提供帮助和参考。本研究从CNKI数据库和PubMed在线网站下载以"大豆异黄酮"或"雌马酚"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分析数据。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大豆科学》、《卫生研究》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等期刊,主要分布在预防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生物学、药学和肿瘤学等学科。中文文献主要以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等研究为主,而外文文献报道与肿瘤、乳腺癌和营养代谢疾病等相关的文献较多。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发表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文献的主要国家,但从研究机构来看,各研究单位研究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值得深思的是2007年后,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相关文献数量均急剧下降。虽然大豆异黄酮已有多年的研究历史,但关于雌马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传统大豆食品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