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篇
  37篇
综合类   380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集昆明野生动物园里大熊猫新鲜粪便,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CMC−Na)进行选择性培养,刚果红平皿浸染初筛和DNS法纤维素酶活复筛,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同源性鉴定,并对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从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筛选到2株高效的纤维素分解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ZD1和MZ3(ZD1/MZ3),2个菌株发酵液纤维素酶活分别为277.58 U/mL和255.22 U/mL,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ZD1和MZ3发酵液中纤维素酶最大活力分别达339.48 U/mL和293.65 U/mL,较优化前酶活可提高22.30%和15.06%,最佳产酶条件为:CMC−Na + P、37 ℃、pH 6.8~7.2、36~48 h。  相似文献   
2.
茶园生物菌肥的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K1菌株(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及K2(胶质芽孢杆菌)、K3(胶质芽孢杆菌),两类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解磷、解钾作用,通过对特定波长、不同pH值条件下培养液的吸光度来确定单位体积菌数的多少,结果显示,在pH值为5.5~6.5之间的吸光度较高,即这些菌株能在此pH值范围内较好生长。将菌株发酵液与菜籽饼混合,配制成生物菌肥施入茶园土壤具有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茶树新梢生长、增加茶叶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所选菌株作为菌种配制茶园生物菌肥,对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亚砷酸氧化细菌能够将毒性大的As(Ⅲ)氧化成毒性小的As(Ⅴ),在生物修复砷污染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对一株新型亚砷酸氧化菌Sinorhizobium sp.GW3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分离及分析了亚砷酸氧化酶基因aoxAB。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等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Sinorhizobium属。该菌对As(III)抗性的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为9 mmol/L。首次在Sinorhizobium属中分离了包括编码小亚基aoxA和大亚基aoxB在内的亚砷酸氧化酶基因,其编码的大小亚基与已发现的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BB51929)的大小亚基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86%、80%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阮哲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91-4393
以南京小龙山植株海州香薷、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作为材料得到可培养的植物内生细菌、根际细菌与非根际细菌,通过研究样品间的群落差异,来分析所得菌种对植株、土壤的作用与影响.将可培养细菌加入钾长石中,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生境细菌对矿物的风化能力,筛选出具有高效释放矿质元素能力的菌株.该研究有助于丰富微生物资源库,了解植物内生细菌与不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联系,为深入阐明细菌的矿物风化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同一养殖池中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未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旨在探讨对虾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感染WSSV对虾肠道的细菌总数为1.06×106CFU/尾,显著高于未感染WSSV的对虾(1.78×105CFU/尾;P<0.05),且其肠道中的细菌分别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海水球菌属、盐水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染WSSV的对虾(P<0.05),气单胞菌的比例显著的低于感染WSSV的对虾(P<0.05);盐球菌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两种对虾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表明对虾肠道菌群区系和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乐果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高效的有机磷农药乐果的降解菌。采集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排污口,沟口及草坪土壤进行乐果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经含乐果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脂肪酸鉴定,总共得到17个属23株细菌,对这些菌通过消解试验进行复筛,得到4株对乐果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乐果浓度为1000mg/L时,48h的降解率分别为27.3%、26.6%、22.9%和18.1%。对乐果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存在种类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培养基中添加电气石培养硝化菌,研究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电气石添加到普通陶粒(CM)原料中制备了功能性陶粒(FCM),通过测定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含量变化,比较功能性陶粒和普通陶粒两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添加电气石的培养基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未添加电气石的对照组;FCM上的生物膜熟化过程对氨氮的去除率在第14 d趋于稳定,硝酸盐氮含量从第12 d逐渐升高,分别比CM早7 d和6 d,能较早发挥生物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苹果树木质部中分离到1株内生拮抗细菌G23,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抑菌活性,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液进行过滤及高温处理,分析其抗菌物质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发酵滤液对所测8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63.4%~87.5%之间,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活性降低,对8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在57.4%~79.6%,因此推测该菌株可能分泌多种拮抗物质,包括对热不敏感的抗生素类,也包括对高温敏感的肽类及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9.
对L-色氨酸生产基因工程菌TP01发酵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溶氧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初始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硫酸铵40 g/L、酪氨酸0.2 g/L、玉米浆25 mL/L、磷酸氢二钾10 g/L、磷酸二氢钾5 g/L、七水硫酸镁2 g/L、硫酸钠0.002 g/L、七水硫酸亚铁0.01 g/L、维生素B1 100 μg/L、维生素H 50 μg/L,流加糖为浓度70%的葡萄糖(质量体积比),pH为7.0,温度为37 ℃,接种量为10%,溶氧控制在20%~30%。  相似文献   
10.
The Chinese box orange (Severinia buxifolia) was shown by graft-inoculation and psyllid-transmission tests to be an alternative host of the bacterium causing citrus Huanglongbing (HLB). A PCR-based assay for detection of the HLB bacterium (HLBB) was used to monitor HLBB. In graft-inoculation tests, the Chinese box orange (CBO) grafted with HLBB-infected scions of Luchen sweet orange (LSO) were positive for HLBB, 2–3 months after grafting. The back-grafting test demonstrated that HLBB-infected CBO scions could transmit HLBB back to LSO hosts via grafting. In psyllid-transmission tests, psyllids (insect vectors) transmitted HLBB to CBO plants, in which HLBB could be detected 3–4 months after inoculation. Acquisition-access tests of psyllids revealed that HLBB-free psyllids can acquire HLBB from diseased CBO hosts and can transmit HLBB back to the LSO plants. A field survey verified the presence of HLBB-infected CBO plants in the vicinity of citrus orchards. In this paper, CBO is shown to be a susceptible host plant in which HLBB can exist and replicate. It is also a donor plant from which HLBB can be transmitted to citrus hosts by grafting or by psyllid v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