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不同培养液中卵形隐藻的生长和主要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3年5月 ̄7月研究了5种培养液中形隐藻的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作者设计的FPW培养液培养的卵形隐藻的最大密度和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目前室内研究中普遍使用的WC培养液培养的相应值;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非常接近;但蛋白质水平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稍低。FPW组成的简单性及由池塘水配制的特点表明,在隐藻规模化培养时,FPW较WC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益菌--地衣芽孢杆菌和3种常见的浮游微藻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陈海水配制的无机培养液和对虾养殖池水,分别研究了地农芽孢杆菌对微绿球藻、隐藻和颤藻的影响以及这几种微藻对地衣芽孢杆菌的反作用.以通径分析法分析微绿球藻、隐藻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颤藻直接和间接影响力的大小.结果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对微绿球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隐藻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对颤藻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与微绿球藻和隐藻混合培养时,地衣芽孢杆菌生长正常,仅在藻细胞密度较大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与颤藻混合培养时,地衣芽孢杆菌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通径分析结果发现,地衣芽孢杆菌与微绿球藻协同时颤藻产生抑制作用,而隐藻对颤藻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楠藤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楠藤根、茎、叶中分别鉴定出49、45、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含量的93.70%、92.10%、93.28%;从根、茎、叶中共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有19种;楠藤根、叶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羽扇豆醇乙酸酯,相对含量分别为28.85%、27.33%;楠藤茎部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γ-谷甾醇,相对含量为16.73%。通过GC-MS技术分析发现,楠藤根、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益菌——地衣芽孢杆菌和3种常见的浮游微藻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陈海水配制的无机培养液和对虾养殖池水,分别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微绿球藻、隐藻和颤藻的影响以及这几种微藻对地衣芽孢杆菌的反作用。以通径分析法分析微绿球藻、隐藻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颤藻直接和间接影响力的大小。结果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对微绿球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隐藻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对颤藻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与微绿球藻和隐藻混合培养时,地衣芽孢杆菌生长正常,仅在藻细胞密度较大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与颤藻混合培养时,地衣芽孢杆菌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通径分析结果发现,地衣芽孢杆菌与微绿球藻协同对颤藻产生抑制作用,而隐藻对颤藻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红树蚬软体部营养成分并评价其营养价值,为红树蚬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150只采集于广西北海市廉州湾的野生红树蚬软体部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并与10种贝类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红树蚬的营养价值。【结果】红树蚬软体部(干样)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58.98%、4.37%和9.59%;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必需氨基酸和6种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5.20%和53.40%,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检测出19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18.95%、2.37%和5.37%。【结论】红树蚬软体部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均衡、营养价值较高,可食用并可作为天然调味品资源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实验,研究光强、温度和盐度对分离自对虾池塘水环境中的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增长率的影响。获得各微藻的最适生态因子及其影响度。啮蚀隐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50~7944lX,温度21.3~28.3℃,盐度13.3~23.0;影响度依次为:盐度〉温度〉光强。新月菱形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61~86971X,温度23.4~29.6℃,盐度11.9~25.7;影响度依次为:盐度〉光强〉温度。蛋白核小球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6754~8775iX,温度17.1~20.7℃,盐度19.6~26.4;影响度依次为:温度〉盐度〉光强。微绿球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7128~9012lX,温度18.7~26.7℃,盐度17.9~24.3;影响度为光强〉温度〉盐度。啮蚀隐藻和新月菱形藻的增长率受到以盐度为基础、以光强和温度为协同因子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红树蚬壳体尺性状与活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北部湾红树蚬632个,测量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壳体尺性状对红树蚬活体重的影响。[结果]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活体重的决定系数总和d=0.922 3,说明它们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性状。红树蚬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77.414+1.414X1+1.235X2+0.307X3。[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红树蚬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