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皮鹦鹉发声行为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虎皮鹦鹉发声行为的性别差异,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虎皮鹦鹉的鸣叫行为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虎皮鹦鹉的叫声明显比雌鸟的复杂多变,但是鸣声幅度比雌鸟的小;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雌雄鸟的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说明虎皮鹦鹉的叫声具有明显的性双态性,并且叫声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成熟,30日龄虎皮鹦鹉的鸣声复杂程度已接近成鸟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湖北省设施栽培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on)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根据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相关规定,结合湖北省红肉火龙果设施栽培生产实践制定了红肉火龙果绿色生产技术,包括建园、栽培设施、土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温度调控与越冬、采收等技术要点,适用于湖北省区域绿色食品红肉火龙果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Transport of fish larvae through a tidal inle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1995年 3月~ 1 997年 7月 ,在长沙动物园对虎皮鹦鹉的人工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虎皮鹦鹉的繁殖期为 3月中旬~ 6月中旬 ;年产 2窝 ,窝产卵数为 4~ 7枚 ;雌鸟担任孵化 ,孵卵期为 ( 1 9± 2 )d ,孵化率为 86 8% ;育雏期 ( 30± 5 )d ,育成率为 92 3%。  相似文献   
5.
波纹唇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6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和脾脏)的5种同工酶[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纹唇鱼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检测到2条酶带,由2个基因座位编码.LDH在6种组织中都存在,共检测到9条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编码,具有多态性现象.MDH在6种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可分为线粒体型和上清液型,各由1个基因座位编码,组织差异性不显著.ME检测到2条酶带,肝脏的含量比较丰富,线粒体型和上清液型的区分不明显.AST在6种组织中都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温室栽培已成为北方特色观光农业,但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从火龙果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叙述了国内外火龙果发展现状与发展进程,重点介绍了火龙果在国内的研究进展,包括引种与栽培、品种培育、采后生理与贮藏、加工与利用、病虫害研究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面;并从北方种植火龙果的优势与前景、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着手分析了北方引种的可行性,认为北方发展火龙果种植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不少挑战,如果能解决“品质+产量+市场”3个问题,加上消费痛点和地理优势,火龙果北方种植仍然存在着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发育过程中火龙果枝条光合特性变化的生理机制,给火龙果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不同月龄火龙果枝条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分别采集1月龄(S1)、2.5月龄(S2)、3.5月龄(S3)、11月龄(S4)的火龙果枝条,测定枝条外观形态及其正背面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S1—S4月龄火龙果枝条的正面、背面均具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随月龄增加,叶绿体中的淀粉逐渐增多。S3月龄火龙果枝条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均达到峰值。S4月龄枝条的最大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S1—S3月龄火龙果枝条的光合机构发育成熟,光合能力增强,为枝条后期营养物质的快速积累提供了条件,之后枝条肉质厚度增加,使枝条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进入结果期;S4月龄枝条光合能力减弱,易发生光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 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不同施用量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2906、4100、5415 kg/hm 2)下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和幼茎养分含量的差异,为火龙果果园的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虽然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中化肥用量仅为对照的13.40%、18.90%和24.96%,但改良剂的施用未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改良剂施用量为5415 kg/hm 2的处理显著提升了肥沟内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此外,改良剂的施用未降低土壤pH和火龙果幼茎养分含量。火龙果果园中可施用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从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稳定果园土壤肥力和保障火龙果生长的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火龙果、羊肚菌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利用11月至翌年4月火龙果过冬管理期在火龙果行间套种羊肚菌,探讨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生产模式,总结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