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7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氏鲟精子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史氏鲟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具有顶体、头部、中段和单鞭毛等部分。顶体长0.99±0.06μm,宽0.87±0.09μm。细胞核从后往前逐渐变细,前端宽度为0.88±0.04μm,后端宽度为1.26±0.06μm,细胞核长7.29±0.32μm。核内含有3条核管(E),核管上行至顶体下行至植入窝而止。中段紧接头后部,长为0.51±0.12μm,宽0.91±0.05μm。中段含有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和鞭毛的起始部分。线粒体分2~3层排列,线粒体中可见髓样嵴结构。在细胞核与中段接合部细胞核向内凹陷形成植入窝,纤维体位于植入窝内,其后是中心粒复合体。中段后缘延长为袖套,袖套腔中含有线粒体、脂质空泡。鞭毛从袖套中伸出,由轴丝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中华鲟洄游生态学研究上有新突破,实验首次比较研究了中华鲟3种硬组织(耳石、背骨板和胸鳍条)的微结构和微化学特征.结果 发现,耳石结构松散,存在多个耳砂(微晶球霰石球晶)颗粒,且每个颗粒均具有独立的核心;背骨板存在分层现象;胸鳍条结构较为致密,且均一.胸鳍条、耳石中生境元素Co/Ca、Sr/Ca和Ba/Ca比特征变...  相似文献   
3.
水流对杂交鲟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了杂交鲟(Huso duricusGeorgi♂×Acipenser schrenc-kiBrandt♀)幼鱼在0 m/s、0.1 m/s、0.3 m/s、0.5 m/s 4种流速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随着流速的增加趋流率增大,且在90min内趋流率达到100%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实过过程中0.3 m/s和0.5 m/s两组摆尾频率都高于0.1 m/s和静水组,但在各个时段内,摆尾频率与趋流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杂交鲟幼鱼的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0.1 m/s流速下以逆流前进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6.3%;0.3 m/s流速下以逆流静止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8.1%;0.5 m/s流速下以逆流后退为主,约占时间比例80.7%。在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两种游泳状态下,杂交鲟幼鱼的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呈线性相关。但在逆流后退和顺流而下两种状态下,两者之间却没有显著的相关,且此两种状态下其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随流速增加的变化趋势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试验设饥饿0、3、6、9、12 d(记为S0(对照)、S3、S6、S9、S12组),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分析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结束时,S6和S9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S0组,S3、S12组略低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除S3组外,各饥饿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6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体水分含量有所上升,其中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投喂后,S3、S12组蛋白质含量低于S0组,S6、S9组蛋白质含量高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各组鱼的脂肪含量均升高,但各饥饿组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9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组水分含量下降,其中S12组变化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研究该水域幼鲟补充量特征的长期变化规律对于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2005-2013年幼鲟数量和生物学特征的监测数据发现:(1)不同年份间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鲟的初次见苗时间、最后退苗时间和时间跨度存在较大波动;(2)幼鲟补充量在监测期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际波动也非常明显;(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份间幼鲟的平均全长和平均体质量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鲟的平均全长与最后退苗时间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719 6,P0.05),这也许可以解释2007年平均全长偏高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余来宁 《水产学报》2007,31(4):431-436
为了保存濒危鱼类中华鲟种质资源,对其囊胚细胞和原肠细胞进行了冷冻保存和核移植试验。用二甲亚砜(DMSO)、1,2-丙二醇(PG)、羟乙基淀粉(HES)3种抗冻剂,配制4种冷冻保护液:CP1(12%D)、CP2(10%P)、CP3(8%D 6%E)、CP4(7%P 6%E),冷冻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7.4%±4.7%、64.4%±3.6%、54.7%±4.7%、76.7%±5.7%,CP4保存效果最好,说明添加非渗透型抗冻剂羟乙基淀粉能提高冷冻保存细胞的存活率。比较了两种冷冻方法,发现细胞在-7℃平衡30min之后直接投入液氮的一步冷冻降温法是可行的。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细胞冷冻存活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肠细胞冷冻存活率(64.4%±11.8%)明显比囊胚细胞的(57.1%±11.2%)高(P<0.05)。用冷冻复苏后的囊胚细胞和原肠细胞作供体,以中华鲟未受精卵作受体进行核移植,各移植了469和392枚卵,分别获得了5尾和2尾克隆鱼,核移植成功率分别为1.1%和0.5%。表明可通过冷冻保存胚胎细胞结合核移植技术保存鱼类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配制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比例分别为0%、10%、20%、30%的4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200 d后,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末重、增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2)实验结束时,俄罗斯鲟肌肉、肝脏和鱼鳔的氟浓度低于检测限,但鳃、皮、脊骨和背骨呈现剂量浓度效应,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俄罗斯鲟饲料中加入10%比例的南极磷虾粉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较低的组织氟累积。  相似文献   
8.
  • 1.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fforts for lake sturgeon Acipenser fulvescens throughout the Great Lakes include the re‐establishment of self‐sustaining stocks in systems where they have been extirpated.
  • 2. Inform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potential lake sturgeon habitat in tributaries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ir capacity to support lake sturgeon stocking and to develop system‐specific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 3. Geo‐referenced habitat information characterizing substrate composition, water depth, and stream gradient were applied to a life‐stage specific lake sturgeon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produce spatially explicit models of life‐stage specific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in five northern Lake Michigan tributaries from which lake sturgeon have been extirpated.
  • 4. Habitat models indicated that high quality lake sturgeon spawning and staging habitat comprised 0 to 23% and 0 to 9% of the available habitat, respectively, whereas high quality juvenile lake sturgeon habitat was relatively ubiquitous throughout each river and comprised 39 to 99%.
  • 5. Comparison of these data to lake sturgeon habitat availability in Lake Michigan tributaries currently supporting populations indicated that spawning and staging habitats may limit the ability of these systems to support spawning. Efforts to re‐establish lake sturgeon populations in these systems should consider the creation of spawning and staging habitat to increase reproductive and recruitment potential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stocking effort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
用磁珠富集法制备史氏鲟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基因组的微卫星资源。结果表明:在得到的1 400多个细菌中,有300多个阳性克隆,将其中96个进行测序,在这些序列中共有115个微卫星核心序列,含99个重复次数大于10次的微卫星核心序列。其中完美型标记40个,占40.4%;非完美型标记52个,占52.5%;混合型标记共7个,占7.1%。随机选取侧翼序列较长的50个序列,依据引物设计原理设计引物50对,经3次PCR筛选,有28对引物可得到稳定的特异性扩增;同时利用史氏鲟的6个个体检验了这些位点的多态性,并统计了等位基因数,发现有22对等位基因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麻醉与电麻醉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广朋  徐滨  庄平  章龙珍  石小涛  陈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31-10733,10754
[目的]探讨史氏鲟幼鱼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液分析仪,比较了MS-222、丁香油和直流电3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史氏鲟幼鱼血液比较,MS-222组血糖(GLU)、尿素氮(BUN)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显著(P〈0.05),丁香油组BU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显著(P〈0.05),电麻醉组GLU、BUN和红细胞总数(RBC)差异显著(P〈0.05)。丁香油组史氏鲟幼鱼GLU浓度显著高于MS-222组和直流电组,且丁香油组ALT和AST浓度显著高于MS-222组。[结论]3种麻醉法对史氏鲟幼鱼血液均有影响,电麻醉耗时较短,化学麻醉操作简便,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