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2010~2011年对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的叶尔羌高原鳅鲜样,用常规解剖方法取下其脑颅骨骼,并鉴定分析。结果发现,叶尔羌高原鳅脑颅背视呈狭长的类似等边三角形,前端犁骨左右两端突出,中间前筛骨呈球状突出,左右侧筛骨突出并弯曲向前,后端尤为明显扩大,分为鼻区、眼区、耳区、枕区等4区。其中,鼻区4块,眼区7块,耳区12块,枕区2块,25块骨头组成。同时将其与其他鱼类相比较分析,叶尔羌高原鳅表现出与鲤形目鱼类相似,其脑颅骨骼中的翼耳骨发生了前移,基蝶骨未出现,无外枕骨,鳞骨退化,下颞窝1对,较小而浅,有其独特的进化特征和骨骼系统。  相似文献   
2.
3.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鱼兆)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鱼兆)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鱼兆)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黑斑原(鮡)脑颅骨骼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鮡)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鮡)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鮡)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鮡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鮡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鮡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