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78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相似文献   
2.
3.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海洋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构成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威胁,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为此笔者在2004年9月29日对东港海域发生赤潮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洋卡盾藻作为赤潮生物在黄渤海有所报道,但在尚未形成赤潮时,海洋卡盾藻在这些水域的自然生活状况报道甚少,本文报道的海洋卡盾藻是在烟台近海养殖区——烟台四十里湾水化学监测水样中发现的,当时还没有固定,在实验室观察培养了近15天。  相似文献   
6.
赤潮作为一种世界性海洋灾害,近年来,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严重,不仅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并有向远海扩展的趋势。赤潮的发生会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同时也能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7.
5月26日,据浙江温岭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该市的大港湾、隘顽湾、石塘至松门沿海出现大面积的赤潮,总面积约100km2以上,赤潮呈块状分布,颜色呈红褐色,优势种类为具齿原甲藻(无毒),浓度为1240万个/L。由于本次赤潮已影响大港湾、隘顽湾2个海水养殖区,日前还不能马上消退,可能对该市沿海养殖业及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希请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赤潮预报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辉  胡建华  周燕  余骏 《河北渔业》2006,(3):46-47,49
前言赤潮一般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段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发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工农产业和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赤潮灾害频频发生,针对此现象国际上许多组织陆续地将赤潮列入研究计划,如ICES(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OC(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都成立了相应赤潮研究组.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防外来浮游植物入侵引发的渤海湾赤潮灾害,基于近20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渤海湾海域已发现的外来浮游植物物种及具体物种信息,分析了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及可能产生的赤潮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其中,甲藻门最多,有10种;硅藻门次之,有5种;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各有1种。研究表明: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中,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这些物种主要通过压载水引入、传播的方式进入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港口监控和管理,以防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一种近年来在中国沿海近岸海域经常出现的海区自然现象,由于浮游生物大量聚集或死亡之后消耗了海水中的大量氧气,导致海洋渔业养殖生物死亡,造成渔民生产重大损失,甚至部分有毒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福建平潭沿海赤潮频发,严重冲击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和威胁居民饮食安全与身心健康。建议合理选择监测站点,提前制定监测方案;组建赤潮信息员队伍,实时更新赤潮动态;普及赤潮防范知识,及时发布赤潮预警;生产单位主动应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全方位多流程构筑赤潮防范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