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92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521篇
  102篇
综合类   1166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机插秧作业时,通过侧深施肥装置将肥料按照农艺要求精确定量的施用在苗侧靠近根部泥浆中,并由浮船刮板覆土,实现秧苗根系对肥力的精准吸收,避免肥料随水流漂移,具有显著的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生长、缩短秧苗返青时间、降低成本等优势,实现减肥不减产的目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侧深施肥一体机在常州市金坛区已推广应用多年,文章结合生产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从施肥作业前准备、作业注意事项、作业后维护保养的角度,介绍该机具使用维护与保养要领。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商水县种植业结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取得的成效,并介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主要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是在插秧机机插水稻的同时,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一次性将基肥、蘖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基部3 cm、深5cm的土壤中,改变了水稻种植基肥、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有效地将两次粗略施肥变成一次精准施肥。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省工、增产、节本及增效等优点,极具推广潜力,且连作晚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量以4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6.
7.
水稻钵育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提质增效机械化技术在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应用基础上实现了水稻种植技术的又一次创新。该技术可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高效绿色农业发展。一、技术要点1.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范全喂入(半喂入)收割机收获,全喂入收割机收获时将秸秆均匀抛洒覆盖地表,秸秆不积堆,秸秆长度8~10cm.  相似文献   
8.
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 NOS抑制剂 L -NAME及微量联合注射 NO的前体 L-精氨酸( L-Arg) L-NAME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发现VTA注射 L -NAME( 1 mg/ 5μL )后 ,伏隔核( Acb)多巴胺 ( DA )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 DOPAC)水平升高到注射前的 1 2 2 .5% ( P <0 .0 0 1 ) ,小剂量注射 L-NAME( 0 .2 mg/ 5μL)对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影响 ;同样方法联合注射 L-Arg( 3 0 0 μg/ 5μL) L-NAME( 1 mg/5μL)后 ,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TA微量注射 L-NAME兴奋了该部位的DA神经元 ,而 L -Arg L -NAME联合注射 ,却不能影响 DA神经元的活动 ,说明 NO可以通过L-Arg-NOS-NO途径参与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10.
山西省阳泉市于2003年引进了由新疆机械研究院设计、洛阳东迪农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