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小肠铺片NADPH-d组化法、NADH-d组化法和抗NF免疫组化法分别对0日龄、5日龄、28日龄仔猪的肌间神经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ADPH-d组化法可以选择性的标记合成NO的神经元亚群,大部分阳性肌间神经元符合DogielI型神经元的形态特征;NADH-d组化法可以非选择性的标记大部分神经元,且采用该法观察到的肌间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高于NADPH-d组化法,但该法不能清晰的显示肌间神经丛的细微结构,不适合用于神经元类型的观察;抗NF免疫组化法可以清晰的显示肌间神经元的突起,28日龄仔猪体积较大的阳性神经元主要为DogielI型和DogielII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在1999年和2000两年问,意大利共发生了413次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其中一次是在散养家禽中暴发的,经过诊断,其特征是引起鸭和鹅的死亡以及神经症状,将死亡的鹅和番鸭送到实验室进行了细菌学,病毒学,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常规细菌学试验结果为阴性,但从鹅体内分离到了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发现鹅和鸭的胰管都有损伤.对鹅的胰腺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雌激素受体在lO日龄雏鸡脑组织内的表达,着重观察了雌激素受体在小脑、中脑、下丘脑及端脑的分布。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数区域仅存于胞浆或胞膜。雌激素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在小脑中部皮质的颗粒层、蒲肯野氏层,中脑的中央白质、外侧丘系腹侧核、视束、后连合等区域,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为高密度;在小脑前部皮质的颗粒层,中脑中央灰质、尾侧线形核,端脑副高纹状体等区域,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为中等密度;小脑前部皮质的蒲肯野氏细胞,下丘脑视上核,端脑原始旧纹状体等区域,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为低密度。结果揭示,在鸡脑早期发育过程中,雌激素起著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12):89-93
为深入了解斑马鱼中脑的微细结构,采用光镜技术对斑马鱼中脑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利用免疫组化反应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CD34的分布特征。选用成年AB型斑马鱼,对其中脑连续切片后进行HE染色。观察辨认中脑神经核团结构,包括有视顶盖、半环枕、被盖、中央层、边缘层、纵枕等十多个核团,并与其他鱼类进行比较,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出斑马鱼中脑结构概念图。免疫组化试验观察BDNF和CD34都分布在斑马鱼中脑视顶盖边缘层和中央层交界处。本次结果可为斑马鱼神经生物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脑组织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的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0只,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模型。24h后成功模型小鼠脑灌注固定,断头取脑,随机分别取8只行冰冻切片40μm(A组)与石蜡切片4μm(B组),采用羊抗鼠DCX(1:200)抗体,以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阳性神经元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镜下视野切片染色更加清晰,对比良好。结论: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冰冻切片漂片法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8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X株发病,分别在攻毒后3,7,30 d剖杀并采集气管、肺、肾、脾、胸腺、法氏囊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攻毒7 d后,采集上述器官相同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根据IBV-QX株N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了IBV-QX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并跟踪检测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情况。此外,观察并记录了2组鸡的临床症状、体质量差异等信息。结果显示,发病初期(3 d),气管、肺几乎无明显病理变化,其他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期(7 d),所涉及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发病后期(30 d),气管纤毛有所恢复,肺、脾炎性反应有所减轻,但肾脏和法氏囊的病变依然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上述器官均有可见抗原聚集。30 d时被感染鸡的口腔、泄殖腔仍可检出病毒核酸。试验鸡临床症状明显,体质量差异显著。本试验旨在探究具有组织嗜性的IBV-QX毒株对宿主的免疫器官和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损伤以及被损伤器官的自我修复情况,抗原分布差异,排毒规律等,为后续研究宿主免疫器官发挥天然免疫的相关机理打下基础,也为研发新的疫苗、相关药物的临床药效评价、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化SABC法,对斯氏艾关耳球虫感染后兔肝脏、脾脏和肝门淋巴结中球虫抗原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肝脏窦状隙、胆管上皮细胞、肝门淋巴结和脾脏内可见到明显的呈棕黄色阳性反应区,表明在这些区域和部位有相应的E.stiedai孢子囊、裂殖子或子孢子抗原存在,且抗原数量以肝脏内最多,其次为脾脏,最少者为肝门淋巴结;显微镜下还可见到大量坏死的肝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朗罕氏巨细胞,说明多核巨细胞也参与了对球虫的吞噬和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实验旨在研究碱地黑牛脂肪酸脱氢酶1基因(FADS1)CDS区序列和表达情况,并探讨FADS1基因理化性质及表达规律。本研究通过克隆测序构建FADS1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FADS1蛋白进行定位分析,免疫印迹检测FADS1蛋白在实验组织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碱地黑牛FADS1 CDS区长1 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FADS1不存在信号肽。FADS1进化树显示碱地黑牛FADS1与牛的遗传距离较近(99.9%),与鸡的遗传距离较远(80.0%)。结构预测表明FADS1中α螺旋占48.61%,β折叠占3.61%,延长链占13.06%,无规则卷曲占34.72%,4个α螺旋构成四螺旋束并在螺旋肽段之间形成一个疏水性的空腔,整体呈中空的桶状。互作网络解析显示:FADS1与ACSL1、ACSL3、ELOVL2、ELOVL5、PTPLA、PTPLB、ACOX1、ACOX2、ACADM、FASN、TECR等蛋白互作,参与FADS1-ELOVL5-HSD17B12-ACADM-ACOX1、FADS1-FASN-ACADVL-ACOX2等脂肪酸合成、代谢、脂滴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TBX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130例胃癌组织中TBX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TBX3阳性表达率为36.2%(47/130),TBX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在不同胃癌大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X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静脉内有无癌栓、神经有无侵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X3可能涉及促进胃癌的进展、侵袭、转移,可作为提示胃癌患者的有效预后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