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9篇
  3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7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面喷施吲哚乙酸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秦优7号(敏感)和苏油4号(耐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吲哚乙酸(IAA)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蕾薹期渍水持续10d,渍水结束后,叶面喷施浓度为0.1mmol/L的IAA,随后的0~15d调查油菜的生理变化。结果发现:渍水后生物量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升高;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上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渍水结束后喷施IAA,对敏感的秦优7号缓解效应更明显;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5d后显著恢复生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降低,降低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减少蔗糖的分解;尤其是喷施15d后IAA对渍水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明显,苏油4号根干重显著增加,而秦优7号的根干重和茎干重均显著增加。叶面喷施IAA有效缓解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产量的降低,但对抗氧化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曹Yang  严建民 《作物学报》1997,23(1):102-106
用^14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6个小麦品种叶片的RuBP羧化酶活性对孕穗期湿害逆境的响应能力及其产量性状表现;用完全双列杂交法测定了9个小麦亲本耐湿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在孕穗期湿害逆境下,不同品种间的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主茎绿色叶片数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相一致,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之间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组合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小麦品种的耐湿性受  相似文献   
3.
6-BA对小麦开花期渍害的缓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6-苄氨基嘌呤(BA)对小麦开花期渍害的减缓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以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喷施BA对小麦光合、干物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渍水使小麦两年分别减产51.4%和52.3%,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和穗粒数降低,尤其是千粒重的下降,而穗粒数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弱势粒的减少(两年分别减少21.4%和71.4%)。渍水前喷施6-BA处理比渍水处理显著增产,两年分别增产7.8%和31.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千粒重和穗粒数。渍水前喷施6-BA可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及SPAD值、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收获指数,缓减旗叶及倒三叶衰老。说明渍水前喷施6-BA可通过促进小麦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分配,减缓渍水对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2021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5℃,较常年同期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7.9mm,为1961年来最高值,尤其西北地区、华北、黄淮区域平均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日照时数为564.9h,为1961年以来第9低值。东北地区大部初霜期较常年明显偏晚,全国秋收区光温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灌浆成熟和收晒。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秋季前期多雨和寡照突出,属典型“埋汰秋”,麦播期普遍推迟7~15d,秋季中后期天气转好,冬小麦播种速度加快。秋末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发育期较常年普遍偏晚7~25d,处于分蘖期的占比低于常年和2020年同期,全国冬小麦晚弱苗比例高于常年和2020年同期。南方大部地区秋播期间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冬小麦、油菜播种和出苗顺利,发育期基本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以确定土壤肥力及追施N肥量对减轻夏玉米涝害的作用.试验结果指出,淹水5天后玉米幼苗生长非常缓慢,但提高土壤肥力和追施N肥对恢复受涝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作用.同不施N肥小区相比,淹水后每亩追施15和30公斤硫酸铵在中肥地上增产13.8%和22.8%,在高肥地上增产9.3%和11.2%.但两种地力水平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湿害后小麦生理变化与品种耐湿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选用 12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研究了湿害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及小麦耐湿性与其自身某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湿害使植株的根系活力下降 ,旗叶丙二醛含量增加 ,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含水量下降 ,对植株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使得单株粒数及千粒重下降 ,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孕穗期小麦的旗叶保水力、次生根游离氨基酸含量、次生根淀粉含量、成熟期主穗穗重占单株产量的百分比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 ,孕穗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旗叶相对含水量、叶部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耐湿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水分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毛豆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测定其对毛豆幼苗生长及其抗渍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促进苗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抑制丙二醛增生、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强了毛豆幼苗对渍水环境的抵抗能力。从叶面喷施对毛豆的营养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在试验的范围内,以2mmol/L水杨酸的处理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The effects of radial O2 loss from roots on nitrification and NO inf3 sup- availability were studied. Plants of the flooding-resistant species Rumex palustris and the flooding-sensitive species Rumex thyrsiflorus were grown on drained and waterlogged soils with an initially high nitrifying capacity.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the plant leaves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NO inf3 sup- availability to the plants. In a separate experiment these species were shown to have higher levels of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when NO inf3 sup- was added to the soils compared to when only NH inf4 sup+ was provided. In drained soils nitrification was maintained and both plant species showed relatively high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ies in their leaves. In the water-logged series planted with R. thyrsiflorus, nitrification was inhibited, NH inf4 sup+ accumulated, and the plants grew less well compared to those on drained soils. In contrast, waterlogged soils planted with R. palustris had a redox potential high enough for O2 to be continuously replenished. Furthermore, the nitrifying capacity of these latter soils was maintained at a high level. R. palustris grew well and NO inf3 sup- must have been available to the plant, since a high level of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leaves.  相似文献   
9.
花生等农作物耐湿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涝危害是世界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农作物的湿涝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花生湿涝的研究有待拓宽和深化.为此,从湿涝对花生等作物的影响、作物耐湿涝机制以及作物耐湿涝的遗传改良等方面,综述了世界花生及其它农作物的耐湿涝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耐湿种质资源的快速筛选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将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发芽60h,取露白种子进行密闭水淹缺氧处理12h后转入砂床继续 发芽,未作缺氧处理的露白种子作为对照, 6d后测定发芽相关性状,根据发芽性状差异评价油菜耐湿性。结果表 明,与对照相比,缺氧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平均相对根长为24. 7% ,平均相对茎长和鲜重分 别为59. 7%、69. 1% ,平均相对成苗率为79. 4% ,平均相对活力指数(RV I)为0. 49。相关分析表明, RV I、电导率、相 对成苗率、相对根长、相对茎长、相对鲜重等各发芽相关性状均相互呈极显著相关,其中相对活力指数可以全面评 估甘蓝型油菜在缺氧胁迫后的恢复生长能力,而电导率可以作为耐湿材料高通量早期筛选的指标。不同材料RV I 呈正态分布,变幅为0. 04~0. 92,表明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湿性存在十分丰富的遗传差异,其中03P79 - 1、03P62 - 5、中双8号等品系(种)具有较强的耐湿性,可以作为耐湿性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