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24篇
  181篇
综合类   649篇
农作物   41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spect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high-yielding cultivars, narrow-row spacings and fungicide treatments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cereal yields in regions with a short crop-growing season and occasionally dry and hot weather.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for three years (1987 to 1989) to test the effects of triadimefon (1-[4-chlorophenoxy]-3,3-dimethyl-1-[1H-1,2,4-triazol-1-yl]-2-butanone, or Bayleton, a trade name) fungicide (0 vs. 140 g a.i. ha−1) and row spacing (10 vs. 20 cm) on the yield components, yield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spike emergence, days to maturity, leaf disease and plant height) of spring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L.) cv. Cadette, Laurier and Leger. A cultivar by row spacing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a 11 to 13.5 %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due to narrow rows for Laurier in two out of the three years and up to 16 % for Leger in one year. Over the three years grain yields were on average increased 6 to 12 % due to use of the narrower row spacing. Fungicide application to barley at the early heading stag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leaf diseases without influence on yield components or grain yiel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component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such as narrow row spacing can be applicable in regions with a short crop-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2.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效用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2006年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试验站—春小麦的灌溉试验资料,应用FAO-56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不同试验处理的春小麦的实际需水量,研究了需水量与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并用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原则确定了春小麦各种处理的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6个西兰花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旨在选出适宜宁波市春季西兰花栽培的品种.结果表明,宁波市春季西兰花栽培主栽品种首选优秀,其商品性好、适应性强;可搭配种植春秀70、EQB8等品种,二者花球紧实、蕾粒细腻、品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聊城市春季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0~2005年聊城市春季降水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及降水云系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冷锋和黄淮气旋是聊城市春季适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为有利和作业机会最多的天气系统,3月以层状云为主要作业对象,4~5月则以层积混合云为主要作业对象。  相似文献   
6.
以14个春小麦品种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小麦旗叶长、旗叶宽、叶面积、旗叶与茎秆的夹角与穗粒数、千粒重、株穗数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春甘蓝新品种--黔甘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甘春新品种‘黔甘1号’,叶球扁圆,结球紧实,商品外观好;单球质量1.8kg;中早熟,冬性强,露地越冬栽培不易先期抽薹且丰产;叶肉细嫩,风味品质好,经济性状优良;宜作春甘蓝栽培,也可作冬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旱地不同熟制作物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过研究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熟制的产量、投入产出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华北平原缺水区雨养旱作条件下的节水种植制度,可为地下水超采提供技术支撑。以当地主栽种植模式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2熟种植和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对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玉米3种作物构成的2种种植制度的产量、耗水、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试验于2007—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该站为华北平原高产农区的典型代表。试验共设2个处理,T1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2熟制,T2为春玉米一年1熟制。T1中的冬小麦生育期为每年的10月中上旬至翌年的6月中旬,夏玉米为6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冬小麦品种大部分年份为‘科农199’,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T2中春玉米的生育期为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当年的9月上中旬,品种为‘农大108’、‘浚单20’、‘郑单958’和‘先玉335’。试验区从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一直未灌溉,为雨养旱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基本稳定;夏玉米和春玉米产量随年型不同波动较大,尤其是夏玉米产量受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很多年份由于干旱少雨,玉米出苗时间推迟,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T1比T2虽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增产34.1%,但由于冬小麦生产投入较高,T1的净收益比T2低279.97元·hm-2。3种作物的生产投入中,农资和机械投入比例最大,劳动力投入占很小比例,农资投入中,化肥投入最高;3种作物的产投比分别为1.42、2.66和3.42,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的产投比最低,春玉米最高。从作物的耗水结构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雨较少,以消耗雨季储存于土壤中的土壤水分为主,春(夏)玉米生育期降雨较多以消耗降雨为主。目前,生产上正在自发地压缩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因此,在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春玉米田施用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的节本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重要的排放源.本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自动测定系统,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农田尿素(U)、尿素添加10%双氰胺(DCD1)、尿素添加5%双氰胺(DCD2)、硫包衣尿素(SCU)和不施肥(CK)5个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进行N2O测定,以分析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N2O排放总量顺序为U>SCU> DCD2>DCD1>CK,各处理的排放系数在0.20% ~0.71%,与单施尿素相比,DCD1、DCD2分别减少N2O排放59.5%、47.1%,硫包衣处理的N2O排放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的N2O排放均极显著高于添加DCD的处理(P<0.01).(2)排放高峰是伴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明显上升而发生的,各施肥处理N2O的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3) DCD2施肥方案每减排1tCO2-eq的同时可减少支出约178元,表明此方案可作为减少春玉米农田N2O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表明,在春小麦全生育期进行补充灌溉和升高CO2浓度能够有效提高田间生态系统边缘效应。与没有CO2浓度升高比较,当CO2浓度升高40~160μmol/mol时,春小麦田间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的面积增加1.8~3.6 m2。在春小麦全生育期补充灌溉60 mm与补充灌溉30 mm比较,田间生态系统边缘效应有显著变化。特别是将CO2浓度升高与补充灌溉进行组合,较没有CO2浓度升高与补充灌溉比较,春小麦田间生态系统边缘效应面积提高了300%~500%。同时研究还表明,在春小麦全生育期CO2浓度升高与补充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田间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系数。CO2浓度升高与补充灌溉进行组合较没有CO2浓度升高与补充灌溉比较,边缘效应系数提高4.0~6.7。因此,CO2浓度升高与补充灌溉组合对提高春小麦边缘效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