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乔秉钧 《内蒙古草业》1993,(3):46-47,45
西藏高原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分布在西藏高原的西北端。因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荒漠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其它陆地荒漠生态系统所设备强有力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全国农业援藏工作的可持续推进.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绿色西藏”和区农牧厅“打造绿色西藏农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下.位居“世界第三极”的西藏高原凭借地域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原生态绿色食品”的动、植物资源.经过短短几年时间.西藏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4.
4月底,河北省以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总代理揭牌为标志,西藏高原之宝牦牛奶正式进人唐山市场。西藏高原之宝牦牛奶产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因牦牛奶资源稀缺、营养丰富而成为奶中珍品。牦牛奶进入唐山市场,丰富了当地的奶制品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奶品的需求,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健康、营养、安全的奶制品。据悉,为支持公益事业,每售出1盒牦牛奶将为西藏青少年基金会捐献0.10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乳业》2010,(7):84-84
【本刊讯】随着乳业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乳制品成为了新形势下乳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日前,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行了"让西藏牦牛奶走出西藏,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了作为生产特种牛奶的乳品企业,如何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走出特色之路,打造奶中珍品、乃至世界乳业的高端品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藏高原藏驴血细胞 形态结构特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测定了红、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乎次测量了西藏高原藏驴各种血细胞的直径。结果表明,世居高海拔的藏驴,红白细胞数、红细胞直径均高于世居平原低海拔地区驴;淋巴细胞和杆状核中性粒细胞,亦高于平原驴。这种差异。说明西藏高原驴为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环境而产生了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性变异。本研究所得数据,为兽医组织学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8.
以布达拉宫闻名世界的拉萨是座高原城市,海拔高,空气稀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阴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得西藏高原的气候普遍寒冷而干燥,但由于位于暖湿纬度带,拉萨的冬天温度比北京还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阐明高寒生态区域下野生宿主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关系。[方法]以西藏中部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结果]在主要建群种植物根围土壤中共分离到4属21种AM真菌,AM真菌平均孢子密度为2.74个/g,种的丰度、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分别为2.10种/土样、2.68、0.88。[结论]西藏高原AM真菌各属分布极不平衡,摩西球囊霉为优势种;近明球囊霉为最常见种。莎草科、藜科等以前被认为不能与AM真菌形成菌根的植物其根系在研究中均能被AM真菌侵染。根区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均为最高,而豆科植物侵染率及其丛枝丰度最高。12种寄主植物中,苔草根区AM真菌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均为最高,猪毛菜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高海拔、缺氧等)及本地区现状(养殖猪种单一、猪种生产性能低下、主要猪源靠内地运输、猪肉市场远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等情况),对从内地引进的湖北白猪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测定,主要研究结果为:湖北白猪在西藏高原的适应性良好;种公猪准配率为93%,窝产仔数10.65头;种母猪初产仔数平均为9.6头,经产仔数达11.1头,其与本地猪种杂交繁殖性能高于本地猪种且杂种后代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