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403篇
基础科学   107篇
  142篇
综合类   1341篇
农作物   335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砂砾石层地基是施工中常遇到的复杂地层,灌浆技术作为防渗加固处理常用处理手段和重要的工程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广西荔浦至玉林高速平南三桥段北岸拱座地基处理实例,详细介绍了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对地连墙内砂砾石地层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分期播种法,利用试验数据,建立28个生长模型(方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将玉米灌浆期百粒干重、百粒体积随灌浆日数增加的时段分为三阶段,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适时播种的玉米吐丝后百粒体积、百粒干重增加进入渐增期,终止日分别为吐丝后的6天和20天,此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时间分别为22天和18天;其后到籽粒体积和干重增加进入缓慢增长期。适时播种的玉米百粒干重增加逐渐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0~502.4℃·d,增幅0.014 g/℃·d;快速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502.4~938.4℃·d,增幅0.049 g/℃·d;缓慢增长期为吐丝后活动积温区间938.4~1355.1℃·d,增幅0.018 g/℃·d。  相似文献   
3.
4.
“高国新牌灌浆宝”是贵阳市乌当区植物生长调节剂厂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在贵州省部分地区深受农户的好评。为进一步掌握“高国新牌灌浆宝”的产品性能,发挥其增产潜力,特在玉米、大豆作物上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作物栽培科学施肥管理中,应用“灰色理论”的数学方法指导科学施肥。可起到特别的效果,可指示作物应用的关键时期,以达到增产并节本增效,实现施肥精准化。春小麦产量构成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是相互关联的。磷酸二氢钾叶面三期处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分蘖期关联向量R=0.716,灌浆期关联向量R=0.678,拔节期关联向量R=0.571。表明3个时期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作用强度顺序为:分蘖期〉灌浆期〉拔节期。  相似文献   
6.
1994年黑龙江省洪水泛滥,冲毁和造成危桥若干座,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应用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方法成功地加固了重力式桥墩基础,收到极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稻株型及穗型改良,其目的是提高光合产物,加快物质分配速度。近几年穗部性状在产量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认为,灌浆期弯穗型品种物质生产量低于直穗型品种,其穗重增加量也低于直穗型品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弯穗型品种普遍存的穗封行影响了群体后期通风透光的缘故。陈温福等在研究直立穗型与弯穗群体生长率和灌浆速度差别时发现,直立穗型比弯穗型大,并指出灌浆前期籽粒中的干物质有很大二部分来自出穗前的贮存。因此,北方超高产育种把直立穗型作为株型改良中的理想穗型。但由于直立穗型着粒密度大,  相似文献   
8.
豫麦13的优化同步灌浆及增加粒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田间试验,对豫麦13生长后期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和灌浆时间、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明确其优化同步灌浆、稳增粒重的关键是提高灌浆物质源和优化后期养分、水分供应条件。提出了增加粒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N×特青示范田中试区与肥料试验田各处理小区稻株分析结果表明:抽穗后,亚种间杂交稻N×特青比常规稻特青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灌浆速度快;地上部各器官占植株干重比例,前者叶片比重大于茎,后者茎比重大于叶。亚种间杂交稻对肥料反应敏感,抽穗后,干物质累积,植株高度,每穗总粒数和粒重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高肥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但增施氮肥后,灌浆速度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农田挖土1 m深后不同时段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地上部分生物量、子粒的各项指标、叶面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挖土后10年、6年与未挖土样地在抽穗后期大于抽穗前期,而挖土1年、3年后的样地则是抽穗前期大于抽穗后期;穗部性状(子粒干、鲜重、鲜样子粒体积)以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未挖土>挖土后10年>挖土后6年>挖土后3年>挖土后1年;灌浆后20天之内,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为挖土后1年>挖土后3年>未挖土>挖土后10年>挖土后6年,之后则表现为未挖土>挖土后10年>挖土后6年>挖土后3年>挖土后1年。同时未挖土的光合速率大于挖土。研究结果显示,开挖农田严重影响了小麦植株的营养吸收量和干物质的累积量,限制了小麦同化物的合成能力,受损农田生产力的修复过程需要1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