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7篇
  免费   1408篇
  国内免费   1623篇
林业   2497篇
农学   1888篇
基础科学   1930篇
  3445篇
综合类   11899篇
农作物   598篇
水产渔业   1015篇
畜牧兽医   1894篇
园艺   381篇
植物保护   1351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690篇
  2019年   777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804篇
  2016年   1044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1179篇
  2013年   1177篇
  2012年   1873篇
  2011年   1765篇
  2010年   1455篇
  2009年   1455篇
  2008年   1414篇
  2007年   1642篇
  2006年   1476篇
  2005年   1273篇
  2004年   938篇
  2003年   777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相似文献   
2.
3.
为明确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形成的科技网络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面临怎样的科技情报风险,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维护中国科技情报安全,应用智库DIIS理论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中2013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论文合作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管理机制设计"七元组"理论开展科技情报安全机制设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技情报的暴露程度较高,科技应用的不可控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科技情报资源流失的风险同时存在,并与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相叠加。切实掌握核心技术,维护知识产权,加强政府、社会对科技交流的监管,防止科技情报被非法利用,是保障科技情报安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采用电-机械直线执行器和液压缸的液电混合直线驱动系统。为消除电-机械直线执行器和液压缸之间的耦合影响,液压泵和比例阀协同控制液压缸输出力和运行方向,满足系统负载力需求,电-机械直线执行器用于运动控制,并补偿液压缸输出力波动和外部干扰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电-机械直线执行器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以估计的负载力调节泵压力和比例阀开度,对液压缸输出力进行调控。比例阀在系统运行中主要用于控制液压缸运动方向,阀开度较大,可显著降低节流损失。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系统的运行特性和能效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位置控制特性,能量效率高,较传统阀控系统能耗减少51%。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耐盐碱性分析 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的耐盐碱性,筛选适宜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以250 mmol·L-1高浓度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研究。试验测定了2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燕麦的株高(X1)、根长(X2)、地上部鲜重(X3)、地下部鲜重(X4)、地上部干重(X5)、地下部干重(X6)、地上部含水量(X7)、地下部含水量(X8)、根冠比(X9)9个指标,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SATC) 作为衡量耐盐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燕麦品种耐盐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各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X4、X7、X8 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86.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3类,其中草莜1号、张燕7、T7等3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2号等41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三分三、坝莜13号等5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汽车变速器的关键部件齿轮因其加工和装配质量的影响,工作时容易引起振动噪声大及承载能力降低等问题,而齿轮修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且成本较低。针对某款汽车变速器,利用Romax对齿轮进行修形分析。结果表明,修形后减小了齿轮的传动误差和最大接触应力,齿面载荷分布更加合理。有效改善了齿轮的传动性能,增加了齿轮寿命。  相似文献   
9.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summer and fall freshwater rearing habitat use by juvenile coho salmon (Oncorhynchus kisutch) in the quickly urbanising Big Lake drainage in south‐central Alaska. Habitat use was assessed by regressing fish count data against habitat survey information across thirty study sites using generalised linear mixed models. Habitat associations were examined by age‐0 and age‐1+ cohorts separately,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compare habitat use across different juvenile coho salmon life stages during freshwater rearing.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e‐0 cohort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hallow, wide stream reaches with in‐stream vegetation, whereas age‐1+ cohort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eper stream reaches. Furthermore, associations between fork length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cohort‐specific habitat use patterns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attributable to fish size. Habitat use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this study is being used to guide optimal fish passage restoration planning in the Big Lake drainage. Evidence for habitat use partitioning by age cohort during freshwater juvenile rearing indicates that pooling age cohorts into a single “juvenile” stage for the purposes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may mask important habitat use dynamics.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氮肥用量10~14 kg/667 m~2;在施肥过程中适当降低基蘖肥用量、增施穗粒肥,基、蘖、穗肥比例以4∶4∶2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