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292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56篇
  514篇
综合类   788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植被措施下排土场边坡细沟发育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恢复年限植被措施对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效应,采用样方调查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永利煤矿矿区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以裸露边坡(CK)为对照,研究不同恢复年限(1a、3a、5 a)的沙柳方格+沙棘+沙打旺(SHA)和沙柳方格+沙打旺(SA)2种措施对细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a时CK、SHA与SA措施细沟宽度均集中分布在4~8 cm,细沟深度均集中分布在2~4 cm;3 a时CK、SHA与SA措施细沟宽度则集中分布在4~8 cm、8~12 cm、4~8 cm,细沟深度均集中分布在4~6 cm;5 a时CK与SHA措施细沟宽度均集中分布在8~12 cm,而细沟深度则集中分布在4~6 cm和8~14 cm;(2)CK(1~5 a)、SHA措施(1~5 a)和SA措施(1~3 a)的细沟平均宽分别为7.57~11.35 cm、7.58~13.31 cm和5.57~6.14 cm,细沟平均深分别为3.38~6.23 cm、4.19~10.34 cm、2.59~4.24 cm,三者的细沟平均宽深比分别为2.39、2.12和2.05,平均细沟密度分别为1.52~5.25 m·m–2、1.42~1.68 m·m–2和1.88~2.25 m·m–2;(3)1 a时CK、SHA和SA措施的细沟宽深比随坡长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宽深比则呈下降趋势,CK、SHA措施和SA措施的细沟密度和细沟侵蚀量均随坡长增加呈增大趋势;(4)与CK相比,1 a时SHA和SA措施边坡细沟侵蚀模数分别减小25.0%和25.86%,两种措施减蚀效果差别不大,而3 a时则分别减小了61.73%和35.31%,SHA措施减蚀效果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了解硅藻土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与害虫磷化氢抗性发生发展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直接拌粮法(设置剂量梯度为0?0.2?0.4?0.6 g/kg和 0.8 g/kg)测定硅藻土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玉米象的防治效果, 以及磷化氢抗性杂拟谷盗(抗性倍数为 2.3~144.7)对硅藻土的敏感性差异; 除此之外, 本研究还分析了0.4 g/kg硅藻土在 4 种粮食(小麦?玉米?大豆?稻谷)中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剂量(0.2~0.8 g/kg)的硅藻土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杀死上述 5种储粮害虫, 不同储粮害虫对硅藻土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杂拟谷盗对硅藻土的耐受性最强, 玉米象对硅藻土最为敏感?除个别品系外, 不同磷化氢抗性品系的杂拟谷盗对硅藻土的敏感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且与磷化氢抗性无关; 硅藻土在不同粮食中对害虫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 7 d后, 死亡率为 13%~98%), 其中在大豆中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效果最强, 在玉米中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硅藻土对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且对抗磷化氢的杂拟谷盗具有良好的致死效果?因此, 硅藻土具备成为储粮害虫防治及其磷化氢抗性治理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经过蛋白质着色动力学的研究,发现蛋白质着色的行为遵循数学模型Y=aX^b。在pH2-6范围内,蛋白质上染料随染溶pH的下降而上升,在15-30℃温度范围内,蛋白质上染率随温度上升略有提高,当温度超过30℃时,蛋白质上染率逐渐下降。染浴中添加稀土对蛋白质有较强的促染效果,其实质是染浴中蛋白质首先对稀土高价阳离子进行结合,再通过高价阳离子对色素进吸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硅藻土杀虫剂“普粮泰”对米象、谷蠹、玉米象和锯谷盗成虫体重的影响。在30±1℃、65%±1%RH条件下,试虫分别在0.5~8 g/m2的粉剂药膜上处理1天,它们(顺序同上)的平均体重分别减少了0.1、0.4、0.2和0.2 mg/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7天后,它们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2%、100%、97%和100%。在25±1℃、65%±1%RH条件下,经过1 g/m2粉剂药膜处理锯谷盗1天后,在原条件下不提供食物保持3天,平均每头锯谷盗体重比对照减少了0.2~0.3 mg/头,平均死亡率达到76%。由此可见,硅藻土杀虫剂处理的储粮害虫成虫体重明显减少(P<0.05),死亡率很高,说明硅藻土杀虫剂可能破坏了试虫体壁保持体内水分的蜡质层,从而引起锯谷盗失水干燥而死。  相似文献   
5.
实验1用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漏管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母),进行瘤胃消化代谢试验;实验2用6只成年母绒山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3选用同品种成年妊娠母羊进行放牧补饲实验。实验1得出,稀土的使用可促进瘤胃内NH3-N的利用;细菌数比对照组提高35.67%;丙酸产量提高28.63%。实验2得出,稀土可提高绒山羊日粮DM、OM、GE及ADF消化率,分别为11.58%、12.27%、16.69%和26.29%;每日氮存留率比对照组提高180.1%。实验3得出,稀土组产绒量比对照组提高8.90%。  相似文献   
6.
镧素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其致病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278.2和552.0 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除蛋白酶外,病菌胞外致病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刺槐苗木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兰勇  王九龄 《林业科学》1997,33(4):374-379
稀土对刺槐苗木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赵兰勇,梁玉堂(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安271018)王九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稀土,刺槐,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矿质元素含量近年来,稀土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铈对‘红地球’葡萄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建平  徐敏  张爱民 《园艺学报》2004,31(3):369-371
 以‘红地球’葡萄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1~100 mg·L-1 Ce(NO3)3,,研究 不同浓度Ce(NO3)3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Ce(NO,),(1~10 mg·L-1 )对‘红地球’葡萄组培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加快外植体生根,侧根数及侧根总长显著增加,根、茎、叶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也增加,根系活力提高而增加移栽成活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植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100 mg·L-1。Ce(NO3)3对葡萄组培苗生长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Bone weight, defined as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bones in all the forequarter and hindquarter joints, can reflect somebody conformation traits and skeletal disease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bone weight, we used a composite strategy including multimarker and rare‐marker association to perfor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for that character in Simmental cattle. Our strategy consisted of three models: (i) A traditional linear mixed model (LMM) was applied (Q+K‐LMM); (ii)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ith p‐values less than .05 from the LMM were selected to undergo 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or operator (Lasso) in the second stage (LMM‐Lasso); (iii) gen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SNPs were examined by performing the sequence kernel association test (gene‐based SKAT). A total of 1,225 cattle were genotyped with an Illumina BovineHD BeadChip containing 770,000 SNPs. After the quality‐control procedures, 1,217 individuals with 608,696 common SNPs and 105,787 rare SNPs (with 0.001 <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0.05) remained in the sample for analysis. A traditional LMM successfully mapped three genes associated with bone weight, while LMM‐Lasso identified nine genes, which included all genes found by traditional LMM. Only a single gene, EPHB3, sur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hreshold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in gene‐based SKAT. In conclusion, based on functional annotation and results from previous endeavours, we believe that LCORL, RIMS2, LAP3, PRKAR2B, CHSY1, MAP2K6 and EPHB3 are candidate genes for bone weight. In general, such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GWAS may be useful for researchers seeking to probe the full genetic architecture underlying economic traits in livestock.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采煤活动影响下农田塌陷水域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使用GC-MS对淮南潘一矿的杨庄农田塌陷区水体和底泥中的OCPs特征污染物六六六(HCHs)及滴滴涕(DDTs)进行质量浓度测定,利用ArcGIS进行OCPs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并选择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法(CB-SQGs)对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庄沉陷区溶解态ΣOCPs质量浓度范围为72.06~218.89 ng·L~(-1),均值为167.32 ng·L~(-1);悬浮态和沉积态ΣOCPs范围为199.35~405.04 ng·g~(-1)dw和24.34~1 247.32ng·g~(-1)dw,均值为277.07 ng·g~(-1)dw和238.78 ng·g~(-1)dw;悬浮态和沉积态OCPs质量浓度自上游向下游方向随水流呈削减趋势;杨庄塌陷水体中HCHs主要来自于林丹,DDTs主要来自于农业三氯杀螨醇;溶解态OCPs低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限额,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悬浮态和沉积态OCPs处于中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中沉积态OCPs毒性发生率略低于悬浮态OCPs毒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