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5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林业   2908篇
农学   448篇
基础科学   293篇
  607篇
综合类   3271篇
农作物   325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553篇
植物保护   30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添加红枣提取物对促进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机体健康的可能性,选取体长为7.2~8.4 cm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红枣提取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0%和1.00%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56 d,养殖结束后测定12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头肾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0.50%和1.00%组极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在0.50%和1.00%组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总蛋白(TP)和白介素6(IL-6)含量在0.25%组出现显著增加;溶菌酶(LZM)活性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0%组极显著增加;补体4(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在0.25%和0.50%组均极显著增加。在头肾中,与对照组相比,SOD、白介素1β(IL-1β)和补体3(C3)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均为显著或极显著上调;Factor H基因表达量在0.50%组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LZM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仅出现差异不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红枣提取物,可以起到促进肾功能,保护肝脏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构建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单木水平下,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6,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0、0.85和0.05;枝条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897,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69、0.80和-0.66;叶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61,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4、0.86和0.15;根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3,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12、0.997 和-0.01。在调查数据范围内构建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祁连圆柏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关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与实测值相比,树干与叶生物量模拟值偏小,枝和根偏大。  相似文献   
3.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provided by urban trees is important to justify investment and improve stewardship. Many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quantify the benefits of trees in monetary terms, though fewer have quantified the associated costs of planting and maintaining them. This systematic review examines the methods used to jointly analyse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ree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assesses the relative balance of benefits and costs,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wide variation in economic values assigned in different studies. The benefits most frequently studied are thos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perty values, and the available data show that these usually outweigh the costs. Aesthetic, amenity, and shading benefits have also been shown to provide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while benefits in terms of water regulation, carbon reduction and air quality are usually more modest. Variation in benefits and costs among studies is attributed largely to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ge structure of urban tree populations, though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 also play a role. Comparison between studies is made difficult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spatiotemporal scope, and in the way urban forest composition and demographic structure were reported.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studies concern deciduous trees in Northern America, and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urban forests in other regions, especially in the tropics. Future work should thus seek to fill these knowledge gaps, and standardise research protocols across cities. In light of ambitious goals in many cities to increase tree cover, ongoing advances in valuation methods need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of benefits and costs, and to better integrate economic assessment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4.
茶树上喷洒 ̄(134)Cs后,老叶上的沉积量和新叶上的吸收量均按指数回归形式下降,下降的速率以老叶上最快,春茶叶和夏茶叶上次之,秋茶叶上最慢;灌溉和土壤中拌入 ̄(134)Cs后,茶叶对 ̄(134)Cs的吸收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后期则减少。吸收量有个最大值;茶叶中 ̄(134)Cs的含量在喷洒情况下比灌溉和拌土的高。  相似文献   
5.
阔叶树种的研究现状与江西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阔叶树种在我国及江西省的研究状况的论述,初步总结了阔叶树种的研究水平及研究方向,指出了江西省阔叶树种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江西省今后阔叶树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1997~1999年对收集引进的22个枣品种进行生长和结果情况调查及物候期定点预测,以大荔圆枣为对照,从丰产性、品质、抗性(抗裂果)、单果重、结果整齐度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筛选出适宜我省发展的不同用途的枣树优良品种12个,为黄土高原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果树开花的诱导及对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胁迫是许多热带、亚热带果树花芽诱导的有效措施,现就干旱胁迫对果树开花诱导的效果以及对果树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干旱胁迫明显降低果树的营养生长,影响果树体内碳水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和相对比例,明显调节果树体内内源激素含量状况,并有效促进部分果树的开花.同时对干旱诱导的时间、强度以及今后控水促花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日森林文化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森林大国,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森林文化,其教训和经验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后工业化国家都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对日本的森林状况进行回顾和评价,从其森林思想中汲取精华,不断挖掘森林文化所蕴藏的丰富含义,恢复和弘扬森林文化,这对中国正在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解决环境问题都能提供思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3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于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的15个随机引物,并优化了RAPD分析的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进行了RAPD分析。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个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菌株和2个P.macadami Z.D.Jiang et P.K.Chi菌株都分别以0.636和0.589的相似系数两两首先聚在一起,而不同的种则只在小于0.54的相似系数范围内聚类,体现了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差异程度;聚类群与寄主植物不具相关性,同种植物上的不同拟茎点霉,即使是分自相同寄生部位也不能聚在一类;支持形态学上将生于柑桔枝和黄皮茎、沙梨叶和果、杨梅叶和枝以及同是生于龙眼叶的共8个拟茎点霉分别鉴定为不同的种,而不支持将P. cytosporella Penz.et Sacc.与P. mangiferae合并为一个种的观点;RAPD技术可作为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品种抗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青枣各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大棚栽植的的抗冷性,本研究对引种到北京地区的11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生理指标测定,其中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在北京地区进行设施栽培能够正常越冬,综合5个生理指标,9号的抗冷性在11个品种中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