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畜禽养殖废水中过量的磷排放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有效去除畜禽废水中的磷和对园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本研究探讨La和Fe分别改性木芙蓉树枝粉(HM)和龙牙花树枝粉(EC)得到的4种材料(La-HM、La-EC、Fe-HM和Fe-EC)在不同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初始磷浓度等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单位吸附量随投加量的增加呈指数或幂函数下降(P0.05);随溶液pH的升高,La改性的两种材料对磷的吸附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e改性的两种材料则相应呈幂函数下降(P0.05)。它们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4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00、12.02、7.18 mg·g~(-1)和8.43 mg·g~(-1),对实际养猪废水中磷的吸附量为11.63~21.71 mg·g~(-1),是未改性前的1.58~3.23倍。因此,La和Fe改性木芙蓉和龙牙花树枝粉是吸附畜禽废水中磷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植株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于2021和2022年设置盆栽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处理(M1)和无膜处理(M0))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常规施磷量+无生物炭处理(P1C0)、3/4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1)、3/4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2)、2/3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1)、2/3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2))对花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磷素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M0处理相比,M1处理下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7.6%和29.1%、12.4%和25.9%、14.9%和16.0%、6.5%和14.8%,饱果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7.7%和18.8%(2 a平均)。同一覆膜方式下,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农村含低浓度磷污水缺乏深度处理、竹炭去除水中磷时粒径(PZ)较大、起始浓度(C0)和投加量配比(dosing ratio,DR)高、处理接触时间(t)长等问题,将常规尺寸竹炭加工到微米范畴(0.45~75 µm)并进行铁改性,制备铁改性微米竹炭(MBC-Fe);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MBC-Fe理化性质,模拟MBC-Fe吸附水中低浓度水平磷的吸附等温线模型;优化吸附条件后,应用MBC-Fe吸附去除农村含低浓度磷污水。结果显示:改性后的竹炭微孔体积增大,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吸附等温线可回归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模型;针对C0 = 0.5 ~ 1.5 mg·L -1的低水平含磷水,优化的MBC-Fe处理条件是在投加量配比DR = 1:200(g:mL),接触处理时间t = 0.25 ~ 0.5 h时,去除率可达90.0% ~ 96.7 %,磷残留低至0.05 mg·L -1;当C0 = 0.51 ~ 0.58 mg·L -1时,DR最低为1:1 000 (g:mL), 接触时间0.5 h,去除率可达60.26% ~ 71.02 %,处理后可达到Ⅲ类地表水的含磷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铁改性生物炭对水稻土中砷(As)/铁(Fe)形态转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某矿区周边As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对照组(CK)、生物炭(CS)、铁改性生物炭(CFS)和蒽醌-2,6-二磺酸盐(AQDS,AS)4个处理对As/Fe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至49 d时,各处理中释放的As(Ⅲ)浓度为CS(383.6 μg·L-1)>AS(335.7 μg·L-1)>CK(296.9 μg·L-1)>CFS(109.7 μg·L-1);Fe(Ⅱ)浓度为CFS(166.3 mg·L-1)>AS(155.1 mg·L-1)>CS(123.8 mg·L-1)>CK(72.43 mg·L-1)。CK、CS、CFS、AS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分别被利用了52.37%、56.96%、55.29%、53.52%;3个处理组液相层中DOC的腐殖化程度显著高于CK。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约占细菌总量的70.0%;CFS处理组中As/Fe还原菌(ClostridiumGeobacter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施加铁改性生物炭会改变DOC的生物利用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调控水稻土中As(V)/Fe(Ⅲ)的还原,为水稻土As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