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种植野生稻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效生物絮凝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VM培养基从药用野生稻中分离135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到絮凝活性高的菌株YH39.【结果和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越南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有98.6%的相似性.YH39产絮凝剂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YH39发酵培养16 h,菌体浓度和絮凝活性达到最高值.对絮凝剂成分分析表明,絮凝剂为多糖,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60℃下加热30min,絮凝活性不改变.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絮凝剂对3种印染废水均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不仅可以高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还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红霞  李耀仓  肖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1-12153
[目的]研究环保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以天然生物制品壳聚糖(CTS)、硫酸铁(Fe2(SO4)3)以及聚合氯化铝(PAC)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种环保型絮凝剂,并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以污水COD、浊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复合絮凝剂配方、絮凝剂用量、水体pH变化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CTS/PAC和CTS/Fe2(SO4)3复合絮凝剂对污水COD和浊度去除率比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有较大提高;CTS/PAC最佳体积配比为1.0∶5.0,每500 ml水复合絮凝剂CTS/PAC最小投加量为4.0 ml,对水体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在pH=7.2时效果最佳,分别为78.5%、98.4%,比单独使用PAC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36.5%,对于浊度的去除率提高21.5%。[结论]CTS/PAC是一种理想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油茶皂苷的制备及提纯工艺,为中试化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2,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60℃,得到纯度为55.65%的油茶皂苷粗品,得率16.12%。油茶皂苷粗品配置成质量分数3%水溶液,加入10%体积的1%壳聚糖絮凝剂絮,经凝沉、淀除去杂质,澄清液经AB-8型大孔树脂吸附90 min,用质量分数2%氢氧化钠溶液洗脱杂质,再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洗脱油茶皂苷,将洗脱液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并烘干,即得到纯度85.36%的油茶皂苷。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絮凝剂毒性、提高絮体的分离效果,以无机矿物材料蒙脱石(MTS)为原料,通过酸改性,制备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比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来处理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MTS没有絮凝作用,但经过酸改性后的MTSF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最大浊度去除率为96.73%,在絮体沉降速度及体积上,MTSF远优于PAC。MTSF絮凝机理是吸附-电中和,絮凝过程是固体颗粒和可溶性盐两者的协同作用,MTSF显示出较好的沉降性能和压缩性能,絮体达到沉降平衡后,其体积不足PAC的三分之一。MTSF与PAC絮凝剂复合使用,可有效地减少絮体体积,提高絮体沉降性能。总之,MTSF具有与PAC相同的絮凝效果,但是絮体的沉淀压缩性能远优于PA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慧华  马森  方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90-8993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相似文献   
6.
岳伟萍  王洪斌 《水产科学》2012,31(8):467-472
研究三氯化铁、氢氧化钠、壳聚糖、明矾4种絮凝剂对海链藻的絮凝作用及凝后保存效果。在海链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絮凝剂,采用吸光度法确定絮凝效果,凝后收集的海链藻在4℃、-4℃以及添加10%甘油作为保护剂-20℃3种方法保存。试验结果显示,海链藻的絮凝效率随着絮凝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合凝后海链藻的恢复效果,确定絮凝剂的适宜质量浓度。三氯化铁、明矾、氢氧化钠、壳聚糖的絮凝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0.015、0.05、0.05、0.008g/L。藻泥在4℃直接保存最好,壳聚糖絮凝组的海链藻恢复生长效果最好,NaOH试验组最差,海链藻长时间处于生长停滞状态;-4℃直接保存效果最差。4种絮凝剂对海链藻均有明显的絮凝作用,各絮凝剂之间的絮凝效果存在差异,絮凝剂对海链藻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从生产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出发,海链藻4℃直接保存最佳,实验室藻种则是添加10%甘油-20℃保存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离自土壤样品中的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5进行系统鉴定并分析其絮凝特性。[方法]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培养基的pH值、碳源和氮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功能基团的分析。[结果]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菌株W5与Hymenobacter gelipurpurascens具有98.34%的同源性,为革兰氏阴性,长杆菌。菌株W5生长发酵培养基最佳条件为pH值7.04、葡萄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对菌株W5所产的微生物絮凝剂(MBF-W5)进行提取纯化,所得产物微红色絮状物。红外分析结果表明,MBF-W5中主要的功能基团为羟基、羧基和氨基。[结论]在絮凝剂用量为150~500μl,温度为5~65℃,pH值为2~10的范围内均具有85%以上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  相似文献   
9.
郭旭辉  梁宗琦  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37-5538,554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SS-3的絮凝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法测定絮凝率,选择絮凝率高的菌株分别改变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优化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参数。[结果]分离获得1株产絮凝活性高的棉生枝孢菌株SS-3(Cladosporium gossypicola SS-3),为国内首次报道棉生枝孢产絮凝性物质。该菌株的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可溶性淀粉20.0g,硫酸铵2.0g,CaCl20.5g,30℃、150r/min下摇床培养72h。[结论]SS-3产絮凝活性受培养基成分、无机盐、培养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Na2SiO4和Al2(SO4)3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先在碱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制备PASS。将自制的PASS应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并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SS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其在除浊、脱色及去除COD等方面较P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高效净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