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实现辣椒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批式厌氧发酵试验,分别研究了经不同体积分数(2%、4%、6%、8%)的H2SO4和不同质量分数(2%、4%、6%、8%)的Ca(OH)2预处理的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预处理中Ca(OH)2质量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升高,经8%Ca(OH)2预处理的甲烷产率最高(188.56 mL·g-1),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提高了61.26%。但随着预处理中H2SO4体积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降低,且显著(P<0.05)低于对照。利用修正的冈珀茨(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处理的产甲烷过程,其中,经Ca(OH)2预处理的最大甲烷产率(Vm)值较大,说明Ca(OH)2预处理辣椒秸秆能有效提高其与羊粪混合发酵的水解速率。酸、碱预处理均对辣椒秸秆木质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中,Ca(OH)2预处理的降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The mesophilic anaerobic co-digestion (AcD) performances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and aquaculture sludge (AS) were studied. Mixtur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0, 30, 50, 70 and 100 % of AS on the volume basis) were used as AcD substrates and tested via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4 production increased with AS/WAS ratio increment, and AS alone used as the substrate showed the maximum CH4 yield, which was 8% higher than that achieved using WAS alone as the substrate. The CH4 yield values were well fitted with the modified Gompertz model. The maximum methane potential (P0) and maximum methane production rate (R0) increased from 66.8 mL CH4/g VSfed to 70.9 mL CH4/g VSfed and from 4.40 mL CH4/g VSfed·d to 5.59 mL CH4/g VSfed·d, respectively, as the AS/WAS ratio increased from 0% to 100 %. In addition, lower levels of free ammonia and non-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contributed to the CH4 production increasing with AS/WAS ratio increased.  相似文献   
3.
牛粪与猪粪混合两相厌氧发酵酸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粪分离液和猪粪按比例调配的混合物料,在两相厌氧发酵进程中,物料浓度(TS)分别为8%、1 0%、1 2%时的酸化特性。酸化试验过程中考察的指标有p H、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依据酸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确定浓度为8%、10%、12%3组混合物料酸化过程的HRT分别为7、5、5天。研究结果可为牛粪分离液与猪粪混合两相厌氧发酵酸化过程工艺参数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法国梧桐树落叶在中温(35℃)条件下与厨余垃圾、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固定发酵液C/N为25~30、落叶质量含量为16.7%,落叶:厨余垃圾:牛粪的质量比分别为:1∶2∶3、1∶3∶2,发酵液总固体物(TS)质量分数分别为2%、4%和6%。采用批式发酵,研究了发酵过程中pH值、日产气量和甲烷含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得到了混合底物在不同厌氧消化条件下的产沼气特性。结果表明,落叶:厨余垃圾:牛粪质量比为1∶3∶2,TS为4%时,3种原料混合厌氧发酵效果最好。其甲烷产率达201.8 mL·g~(-1),甲烷平均含量达45.3%,发酵周期为59 d。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恒温厌氧发酵装置,在35℃和TS为8%的条件下,研究奶牛粪、肉牛粪与稻草、玉米秸秆、麦秆分别在1∶9,3∶7,5∶5,7∶3,9∶1五种不同配比下混合发酵的产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麦秆与奶牛粪以1∶9混合发酵的累计产气量最高,为13245 mL,最低的是麦秆与肉牛粪以1∶9的混合配比,仅5585 mL.而稻草与奶牛粪以3∶7混合配比的总甲烷含量最高,达6573mL,占总产气量的52%,最低为麦秆与肉牛粪以1∶9混合配比,仅2565 mL,占总产气量的46%.稻草、玉米秸秆、麦秆与奶牛粪、肉牛粪混合发酵时,其混合配比决定着总产量与甲烷含量,且与发酵周期的长短有关,另外pH值对厌氧发酵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香蕉秸秆与牲畜粪便固体联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香蕉秸秆与牲畜粪便的组合对固体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该文在20%的固体质量分数和中温(35±1)℃条件下,分别开展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牛粪或猪粪与香蕉秸秆的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香蕉秸秆单独厌氧消化相比较,分别组合质量分数为75%的牛粪和猪粪,沼气累积产量可提高1.3~2.0倍。虽然组合猪粪或牛粪皆可改善底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促进产气量的提高,但二者对改善底物的厌氧产气特性的影响不同,组合猪粪可以显著增强产气效率。对于猪粪与香蕉秸秆的组合底物,当猪粪的质量分数为50%时,甲烷产率和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1 mL/g和12.7 L,较牛粪与香蕉秸秆的组合底物分别提高了69%和92%。而沼气产率和累积沼气产量最高值出现在猪粪的质量分数为75%时,较牛粪与香蕉秸秆的组合底物分别提高了18%和32%,达到365 mL/g和23.9 L。此外,2种牲畜粪便的组合亦可显著增强底物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它们的降解率相较于香蕉秸秆单独厌氧消化最高可提高1.2和3.6倍。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香蕉秸秆和牲畜粪便固体厌氧产沼气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养牛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牛粪在一些地区大量集中产生,这些牛粪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厌氧消化(沼气发酵)技术既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又能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是有效且环保的牛场粪污治理手段。然而,由于牛粪中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以及操作问题和工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较低。因此,为了使牛粪厌氧消化技术在经济上可持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工艺参数,如C/N比、温度和固体浓度等对牛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提高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和工艺稳定性的策略,如预处理、共消化和添加外源添加剂等,以期为提升牛粪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厨垃圾中有机物及水含量高,可生化性强,其厌氧消化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沼气等形式回收生物质能.但餐厨垃圾C/N值及含油、含盐量高,单独厌氧消化易出现酸化及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然而,餐厨垃圾的联合厌氧消化可根据不同物料的特性,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及产气效率,并促进废物资源化.该研究分析了餐厨垃圾的特征,总结了餐厨垃圾与其他有机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常见类别,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并指出了还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生产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厌氧消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废弃物的处置。然而,葡萄酒生产废弃物浓度高、pH值低以及季节性变化的特性容易造成负荷冲击,导致反应器微生物流失、运行不稳定。同时,剩余污泥组分复杂、水解率低导致产气效率低。厌氧共消化具有均衡营养素、减缓抑制效应、丰富菌群多样性和提高甲烷产量等优势,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废弃物与剩余污泥的处置方式。尽管已有二者在不同运行策略下共消化性能的研究,但仍未有报道阐明其共消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葡萄酒生产废弃物特性建立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因此,该文介绍了葡萄酒生产废水与剩余污泥、葡萄酒生产固体废弃物与剩余污泥的共消化进展,并分别归纳了2种体系中影响消化效能的主要因子;随后总结了共消化体系中基于乙醇建立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最后,围绕以上内容展望了共消化技术在葡萄酒生产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协同处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