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3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于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的15个随机引物,并优化了RAPD分析的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进行了RAPD分析。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个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菌株和2个P.macadami Z.D.Jiang et P.K.Chi菌株都分别以0.636和0.589的相似系数两两首先聚在一起,而不同的种则只在小于0.54的相似系数范围内聚类,体现了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差异程度;聚类群与寄主植物不具相关性,同种植物上的不同拟茎点霉,即使是分自相同寄生部位也不能聚在一类;支持形态学上将生于柑桔枝和黄皮茎、沙梨叶和果、杨梅叶和枝以及同是生于龙眼叶的共8个拟茎点霉分别鉴定为不同的种,而不支持将P. cytosporella Penz.et Sacc.与P. mangiferae合并为一个种的观点;RAPD技术可作为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广谱植物内生真菌枫香拟茎点霉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证明枫香拟茎点霉(Phomopsis liquidambari)有潜力成为广谱内生菌的模式菌株之一,有利于促进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本研究综述了一株广谱植物内生真菌P.liquidambari在改善土壤化学特性,修复受污染的土壤,优化农业生态,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并从真菌定殖情况、植物生理响应和土壤环境优化三个方面,将该菌株与当前研究较多的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进行比较,并展望了P.liquidambari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器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SA+1‰酵母膏和PDA+1‰酵母膏。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谷氨酸和精氨酸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分别为6~8和7~9。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7~9;在相对湿度98%以上和水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营养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目前湖北省市场上销售的34个茄子品种,采用室内离体茄果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了这些品种对茄子褐纹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从34个茄子材料中鉴定出免疫品种8个,高抗品种4个,抗病品种2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18个,说明湖北市场上推广种植的茄子品种50%以上为感褐纹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Summary Four varieties of lupins were sown at three planting dates and the level of Phomopsis leptostromiformis measured on the mature stems. When averaged over planting dates the varieties did not differ in resistance to this disease, however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varieties and planting dates for level of diseas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ult for resistance breeding to Phomopsis leptostromiformi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1989~1990年,对广州、惠州二市的鸡蛋果(Passiflora (?)is Sims)病害进行了调查,共鉴定10种病原真菌,包括2个新种:Phomopsis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果腐,及My-cosp(?)hella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叶斑;1个新组合:sphoeropsis Passifloricola(Grove)J.F.Lu et P.K.Chi亦引起叶斑;2个国内新纪录:A(?)(?)(?)及Phommopsisterso(Sacc.)Sutton.但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是:Nectria haematocooca Berk.et Br.引起的茎基腐病及Ph(?) (?) VAr.p(?) (Dast.)Watern.引起的疫病,它们与病毒引起的花叶病是鸡蛋果生产中的三大病害。 新种及新组合的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RH可侵染,而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Three artificial infection tests measuring the rate of mycelial growth of 7 Phomopsis/Diaporthe helianthi isolates were used on leaves, stems and capitula of 6 sunflower hybrids. Isolates and hybrids were chosen to cover the range of variability and resistance levels known at the present time. Significant genotype and isolate effects and isolate×genotype interactions were shown in all the tests, with some changes in order of hybrids according to the isolate used for infection. Consequences of interactions in breeding for stable resistance to P./D. helianthi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北屯地区位于额尔齐斯河下游,夏季蚊虫泛滥,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本研究跟踪调查了各种水体的幼蚊滋生情况,确定了幼蚊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同时确定了洪水型积水、排碱渠积水和漫灌林带积水是幼蚊高发的孳生地类型.采集并对蚊虫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了该地区的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Aedes vexans.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israelensis(Bti)水剂对该蚊种进行了室内生测,其LC50和LC90分别为0.055和0.198 mg/L.分别选取3种高发孳生地的3处积水进行野外试验,发现48 h后该药剂对幼蚊的杀灭率均在96%以上,对大面积孳生地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监测显示成蚊出现的高峰时间是每年的6月上旬至6月中旬及7月中旬至7月下旬.连续施药3年后,2013年的成蚊数量相比2011年时下降幅度超过50%.本研究对于北屯地区蚊虫的进一步控制以及Bti制剂在新疆的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烟草钟器腐霉的分子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南省嵩县送检的烟草茎黑腐病样本上分离获得1株腐霉菌,为明确该菌的种类及对烟草的致病力,对所得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菌落呈放射状型,并逐渐变为花瓣型,菌丝无隔;孢子囊球形、梨形;藏卵器球形;雄器钟状或不规则;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号KC014615.1和GU133597.1等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鉴定为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 de Bary)。对培育到10叶期的‘中烟100’品种接种,7天后该菌的病情指数为48,对照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的病情指数为62.7,表明其对‘中烟100’的致病力不及瓜果腐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