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08篇
  124篇
综合类   60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不同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作用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筛选消减能力较强的道路防护林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季苏北地区绿量较高的3种道路防护林[常绿针叶雪松(Cedrus deodara)纯林、常绿阔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及垂柳(Salix babylonica)与龙柏(Sabina chinensis)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防护林距道路不同林带宽度(10、20、30、40、50和60 m)处的PM2.5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强度,以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边缘的交接处(0 m)为参照,分析不同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作用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3种道路防护林不同林带宽度的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午间高、早晚低的特征;对应的PM2.5浓度均值分别在106~131、100~125和100~127μg/m3,均超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浓度标准(PM2.5二级浓度标准限值为75μg/m3),说明监测期间3种道路防护林的PM2.5污染较严重.3种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率均值排序为雪松纯林(8.09%)>香樟纯林(4.54%)>垂柳与龙柏混交林(1.82%).其中,雪松纯林对PM2.5的消减率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逐步上升;香樟纯林除了在林带宽度20~30 m处的PM2.5消减率略有下降外,其消减率也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垂柳与龙柏混交林的PM2.5消减率较低,且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其消减率出现明显起伏变化,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种道路防护林的PM2.5消减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84x+0.654(R2=0.175)和y=-0.095x+11.682(R2=0.377).[结论]雪松纯林对PM2.5的消减能力较强,可作为强滞尘能力防护林带选用;而垂柳与龙柏混交林在林带宽度0~20 m处的PM2.5消减作用较明显,可作为道路边缘绿化带选用.  相似文献   
2.
3.
通过PM2. 5传感器GP2Y1010AU0F、温湿度传感器DHT11以及红外光栅传感器DQY-4004-NB-NK-PB-PK-J;并以嵌入式智能硬件Arduino为核心控制单元,将智能温湿度数据、PM2. 5数据以及行人过街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开发一种具有环境数据检测与行人预警功能的智能交通信号灯。  相似文献   
4.
5.
引言 众所周知,小麦粉蛋白质含量能够科学地真实地反映它的实际质量。其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等,这些方法虽各有优缺点,但总的来说,都较为繁琐、耗时。如凯氏定氮法需耗时六小时左右。为此我们设想能否根据小麦粉面筋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推导出1个公式,这样只要测得小麦粉面筋质,即可求出蛋白质含量。我们收集了各国各地所产15个小麦粉样品,进行分析检验,并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小麦粉面筋质与蛋白质筋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下面就将研究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野红燕麦和小粒裸燕麦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果农之友》2006,(9):53-53
想知道你能活多久吗?美国的科学家珀尔通过研究各种对人体有益的举止和对身体不利的行为后,并根据医学方面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计算大致寿命的公式:如果您是一位男性.请以86岁作为基数,依次叫答以下问题并计算:如果您是一位女性.请以89岁为基数  相似文献   
8.
连冬艳  吴宏锷 《农业与技术》2004,24(6):202-204,209
本文初步介绍了积分运算中的重要计算方法——分部积分法的一种简便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求解简捷、迅速、准确的优点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10.
对百香果进行扦插试验研究,明确影响百香果扦插效果的关键因素,优化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为百香果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分析插穗茎段部位、NAA浓度、扦插基质3个因素对百香果扦插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排队评分和公式评分法对扦插成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筛选优化出百香果扦插繁殖的最佳处理组合。插穗部位对百香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最大,NAA浓度和扦插基质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根数、平均根粗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插穗部位、扦插基质、NAA浓度,对平均根长、新生蔓长、新生叶片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插穗部位、NAA浓度、扦插基质。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插穗部位是影响百香果扦插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扦插基质,而NAA浓度的影响最小。百香果扦插的最佳组合为A2B3C3处理,即以中部半木质化茎段为插穗,用300 mg/L的NAA溶液浸泡20 min,选用泥炭混合基质(泥炭:黄壤=1:1)为扦插基质时,百香果的扦插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