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5篇
  2018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GmFTL3和GmFTL5基因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均参与大豆开花调节,但表达模式并不相同,本研究以启动子为突破口,分析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表达差异。从大豆品种天隆1号中克隆GmFTL3和GmFTL5的启动子,构建载体pGmFTL3pro::GUS和pGmFTL5pro::GUS,转化拟南芥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长日条件还是短日条件,苗期和花器官中GmFTL3启动子均不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而GmFTL5启动子则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且在苗期的不同阶段呈现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花器官中,GmFTL5启动子驱动GUS基因主要在花萼、花瓣、花药和花粉粒中表达。实时定量结果显示,在大豆中,GmFTL3和GmFTL5基因均有表达。综上所述,大豆GmFTL3启动子在大豆中有活性但在拟南芥中无活性;GmFTL5启动子在大豆和拟南芥中均有活性,但表达可能存在差异; GmFTL5启动子在花器官中表达可能暗示GmFTL5基因与花器官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利用效率。采用SCoT标记方法,对30份白菜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生物学特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50条SCoT标记引物的筛选,获得24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遗传信息丰富的引物,并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14个DNA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有182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33%。应用NTSYSPc 2.10e软件分析得到,供试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473~0.930之间,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得出树状图,在相似系数为0.797时,可将30份材料完全区分成5组。结果表明,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综合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水平试验研究,发现塔巴寺黄籽油菜某些性状与芥菜型油菜相似,初步认为塔巴寺黄籽油菜可能是与芥菜型油菜杂交的后代或者本身就携带类似芥菜型油菜的隐性基因,此假设可在后期分子水平实验中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 d后进行淹水胁迫8 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地蚜灵的灭蚜效果,在油菜田间采用播种沟施药和土表撒施的方式研究播种期施不同药量对整个生育期蚜虫的防控效果,调查其安全性和对油菜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几种施用方式和用量中,覆土前撒施地蚜灵900g·hm-2对油菜蚜虫的防控效果较好,整个生育期防效在90%以上,成熟期防效仍达88.6%。施药的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在13.7%~25.8%。所有处理中,用药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好,产量越高;用药量相同前提下,覆土前表面撒施的防治效果较好。各处理显著提高油菜籽粒的含油量和油酸含量,且菜籽中没有检测出地蚜灵的农药残留。综合防效来看,覆土前撒施地蚜灵900g·hm-2的方法既简化又高效,是一种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环保型油菜蚜虫防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鸡冠花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种子进行成分分离及纯化,并利用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提取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鸡冠花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共分得6种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醇(4-hydroxyphenethyl alcohol,1)、山奈酚(kaempferol,2)、槲皮素(querceti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2-羟基十八烷酸(2-hydroxyoctadecanoic acid,5)、豆甾醇(stigmasterol,6)。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接法进行嫁接,综合评价各时期的最佳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保湿处理对幼苗期嫁接成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和子叶去留影响较小。温度和湿度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表明,缓冲期嫁接伤口愈合最适宜温度为24.4℃,相对空气湿度为88%左右;高空气湿度下,接穗在伤口愈合处极易生长不定根,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能抑制不定根的生长。10d的幼苗进行嫁接,5种嫁接方法成功率均达到85%以上;20d的幼苗用舌接法嫁接成功率达到93.3%,而平接和斜接法只有56.7%和46.7%;40d的幼苗在5种嫁接方法下成功率均显著下降,舌接、插接和侧接成功率分别为45%、35%和23.3%,而平接和斜接仅有13.3%和10%。 存、快速繁育,在提高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抗逆和抗 病能力以及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1~4]。嫁接成功率是衡量嫁接效率的重要指标, 不仅受到接穗和砧木亲和力等自身因素影响,同时 也受环境因素和嫁接技术等外界因素控制。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嫁接研究中,Tsukaya等[5]利 用acl1(acaulis1)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花序嫁接,采 用了楔形嫁接法将花序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的茎 上。随后Rhee等[6]对Tsukaya的方法进行改进,在 最佳生长周期进行楔形嫁接成活率可达87%。拟 南芥根茎嫁接中,Turnbull等[8]发现“Y”型嫁接成 功率稍高于水平嫁接和楔形嫁接。Huang和Yu[9] 等利用针头固定嫁接技术,改善了拟南芥的嫁接环 境,大幅度提高了拟南芥的嫁接效率。Marsch- Martínez[10]从光照时间、子叶数目等方面系统地分 析了外界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发现短日照有 利于嫁接植株伤口的愈合,去除子叶更有利于嫁接 体存活;西瓜(Citrulluslanatus)嫁接中也发现了相 似的结果[11]。可乐果(Colaacuminata)嫁接中发 现,相同时期的接穗嫁接到不同苗龄期砧木上,低苗 龄砧木成功率高于高苗龄砧木[12]。 油菜嫁接研究中,Filek等[13]用插接法把未春 化的接穗嫁接到春化的砧木上,电流刺激试验记录 开花百分比,结果发现极性电流能促进短日照下的 开花。官春云等[14]用插接法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 嫁接,嫁接成功率达到50%以上。Ostendorp等[15] 用平接法对生长6d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除 去子叶的幼苗在长日照下有更高的成功率。耿建明 等[16]对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在空气 湿度为90%的保湿遮光处理下,嫁接苗具有较高的 成活率。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硼效率差异机制 研究中,郭丽丽对传统的插接法进行改进,发现改进 后的嫁接方法在幼苗期嫁接成功率明显提高[17]。 总结前人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和嫁接方法对嫁 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