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8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马鸡(C rossop tilon m an tchu ricum)别名角鸡,黑雉,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属世界濒危物种。山西省在80年代初就建立起褐马鸡的保护区并将褐马鸡定为山西省省鸟。1989年,我国邮电部还发行了一套褐马鸡的邮票。国内鸟类  相似文献   
2.
《水禽世界》2007,(3):45-46
我国特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肉鸽、鹌鹑、乌骨鸡、火鸡、珍珠鸡、山鸡、鹧鸪、野鸡、野鹅、鸵鸟、孔雀、褐马鸡、金鸡(红腹锦鸡)、贵妇鸡、中华宫廷黄鸡、丝光鸡、绿壳蛋鸡、观赏鸟等。  相似文献   
3.
褐马鸡冬季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及河北小五台地区。冬季呈集群活动,多出没于1650~1960m的低海拔向阳坡的林缘灌丛。以往大都采用路线统计法调查褐马鸡冬季种群数量。1989年冬季,我们首次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试探性地采用了均匀布样、就地访问、路线调查和围山哄赶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简称之为样地调查法。现报道如下: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芦芽山自然保护区(111“to”~112”S肛E,gy”有攸rtMrtx”坷N)。位于吕梁山系北端的宁武县西南面_与五寨\奇岚…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褐马鸡的分布区发生变化,种群逐渐缩小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因此,加强人类活动对褐马鸡不同层面上影响机制的研究,调整其保护措施,将对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找、入户访谈等一系列方法对小五台山区褐马鸡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了解各种人类活动对褐马鸡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的保护褐马鸡这一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5.
褐马鸡在陕西韩城黄龙山曾一度被认为已"失踪",1994年再度被"发现".文章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分析,认为韩城黄龙山林区自古一直有褐马鸡的存在,是褐马鸡的祖居地.并通过黄土高原土地的开拓与利用、森林植被演替史、黄龙山区地貌演化及现代科学研究等,对褐马鸡在陕西韩城分布区历史变迁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陕西自古“沃野千里蓄积饶多”。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唯一集平原、森林、高原、沙地、高山、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省份,所拥有的五大珍稀国宝为世人瞩目。然而,人们都知道大熊猫为国宝、却很少有人知道褐马鸡也是国宝,。黄龙山林区自1998年发现褐马鸡以来,经过有力的保护措施,在种群数量上有了新的增长,截至目前已达3000只左右。取得这样的保护成效,在引起我们兴奋的同时也使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为褐马鸡营造一个适合于它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褐马鸡不仅分布范围有限,而且数量也已不  相似文献   
7.
褐马鸡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褐马鸡卵壳的内壳膜,外壳膜,基冠,锥状层,栅状层,护膜和气孔道等在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并与其他鸡类的卵壳进行了比校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摘要报道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的1个大型真菌新记录科原质鬼笔科和1个新纪录种日本考巴菌。根据标本,对该种真菌的形态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和人为活动干扰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褐马鸡种群数量的致危因素,在加强保护区管理、禁止乱砍森林、限制人为活动、适当控制天敌等方面提出保护对策,对提高黄龙山褐马鸡保护管理水平,改善褐马鸡现有生存繁衍环境,增加褐马鸡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