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中红火蚁蚁丘的分布特征,为该虫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方法调查3种生境(荒地、田埂、草坪)红火蚁蚁丘的密度和大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函数回归模型对蚁丘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对荒地生境蚁丘密度和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埂蚁丘密度明显高于荒地和草坪,高达18.67个/100 m~2,超过草坪生境蚁丘密度的10倍;荒地、田埂和草坪生境蚁丘基部周长相差不明显,但荒地生境蚁巢高度明显高于田埂和草坪;通过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函数来看,荒地和田埂生境蚁丘多表现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而草坪生境蚁丘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研究发现粤北地区红火蚁入侵并未造成荒地生境植物多样性下降。【结论】受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田埂、荒地、草坪;蚁丘在荒地和田埂上多呈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草坪上多呈聚集分布,这种分布差异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和红火蚁筑巢习性共同引起的;红火蚁蚁丘密度与荒地中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蚂蚁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评估和认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利用Biolog-ECO生态板法对蚁丘干扰后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蚁丘扰动后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蚁丘10~20 cm土层(P<0.05),而蚁丘扰动与土层深度的交互作用对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蚁丘干扰后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McIntosh指数和底物碳源利用数)有所增加;3)主成分分析表明蚁丘干扰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影响,改变了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是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和羧酸类;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和功能。因此,由于蚂蚁的挖掘活动、有机质的累积等改变了蚁丘土壤微环境,进而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类型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了冬季红火蚁Soenopsis invicta蚁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红火蚁蚁群中职蚁占96.3%,职蚁中工蚁比例高达98.7%;幼蚁以幼虫为主,约占60%.1 cm2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和1 cm3蚁丘体积平均蚂蚁数量分别为287和24头.蚁群数量和不同品级数量随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强规律.建立了蚁群总数、各品级数量和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的14个模型.提出了推测单位面积上冬季蚁群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惠高速公路惠州段红火蚁疫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广惠高速公路惠州段草坪隔离带红火蚁的疫情。结果表明,广惠高速公路惠州段大都已发生红火蚁危害。其中区段Ⅱ、区段Ⅳ的蚁丘密度分别达到9.33个/100m2、8.00个/100m2。蚁丘平均高度在23cm以上,蚁丘平均直径在48cm以上。区段Ⅱ已经是红火蚁严重危害区,区段Ⅰ为中度危害区。区段Ⅳ、区段Ⅲ呈零星发生状态,发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区段Ⅳ已接近中度危害区。  相似文献   
6.
正为探索桂中地区红火蚁更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2013年5月11日,作者选用4种饵剂,进行防治红火蚁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地点选择在来宾市桂中大道和华侨大道两侧的绿化带、中间隔离带上的红火蚁发生区进行。所有试验的红火蚁蚁丘都是在草地上的0.5~2.5a活蚁丘(活蚁丘指的是受到扰动后60秒内有1头以上红  相似文献   
7.
蚂蚁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59%。蚂蚁具有向蚁丘土壤富集营养和种子的作用。蚁丘0~10,10~20cm深与距离蚁丘1m处土壤总种子密度和种子多样性最大的是蚁丘0~10cm,其次为蚁丘10~20cm,最小的是距离蚁丘1m处的对照。除蚁丘0~10cm深处的碱解氮略小于对照外,前者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显著高于蚁丘10~20cm和邻近土壤。蚁丘的中央部分为裸地,蚁丘外围的草产量显著低于邻近无蚁丘草地的草产量。  相似文献   
8.
蚂蚁类属土壤节肢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因子。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对象,在青海省门源县设置小蚁丘(S)、中蚁丘(M)、大蚁丘(B)和废弃蚁丘(A)4个处理,探讨了不同面积蚁丘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蚁丘随机分布,随蚁丘面积增大,草地植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降低,而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变化。沿着小蚁丘(S)、中蚁丘(M)、大蚁丘(B)的环境梯度,禾草科功能群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莎草科先降低后升高,豆科类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持续降低。因此,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随蚁丘面积的增加改变了禾草科、莎草科、豆科类和杂类草等功能群多样性;但废弃蚁丘上群落多样性具备自我恢复能力,与天然群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