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214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33篇 | |
综合类 | 812篇 |
农作物 | 44篇 |
畜牧兽医 | 16篇 |
园艺 | 541篇 |
植物保护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塔额垦区是高寒地区 ,年无霜期 1 30~ 1 40天 ,陆地生产蔬菜一般为 5月 1 0日至 9月 2 0日 ,除此以外大都要靠外运来解决人们生活所需。为探索适宜本区蔬菜的种植 ,我们进行了菜豆不同季节的试种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就日光温室菜豆延后种植技术总结如下。1 茬口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菜豆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为主要豆类蔬菜之一。菜豆耐阴能力强,便于贮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冬暖大棚菜豆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生育期短、效益高,在陕北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近几年落花落荚现象较为严重。笔经多年观察实践,对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陇东地区是小杂粮生产的典型区域之一,不但生产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广,而且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栽培面积较大的有荞麦、糜子、谷子、高粱、燕麦、绿豆、黑豆、小豆、豌豆、蚕豆、豇豆、普通菜豆、小扁豆、鹰嘴豆、薯类等.这些种类在该区15个县(区)都有种植,其中荞麦、糜子、燕麦、绿豆、黑豆、小豆、豌豆、蚕豆、豇豆主要分布于北部较干旱的山区,谷子、普通菜豆、小扁豆、鹰嘴豆、高粱等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川塬区.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普通菜豆品种中尖镰孢菜豆专化型定殖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镰孢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引起的菜豆枯萎病是菜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维管束类病害之一, 防治该病害有效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因此, 一种能够从菜豆受侵染组织中准确鉴定并定量检测枯萎病原菌含量的方法将有助于筛选抗性品种, 应用于普通菜豆枯萎病抗病育种。本研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定殖于菜豆组织中的枯萎病原菌准确定量的新方法。该技术对根、茎组织中病原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 pg, 能在接种病原菌6 d后明显区分抗病性不同的品种, 可在菜豆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前准确鉴定不同品种抗性水平的差异。经验证参试的感病品种BRB-130和A0640-1根、茎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DNA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260205和黑芸豆, 与表型鉴定的结果完全符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快速、准确、高效定量菜豆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 这对指导菜豆抗病育种和植物病害传播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引起我国山西晋中地区苘麻叶片表现皱缩和花叶症状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 本研究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经测序、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 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苘麻叶片皱缩、花叶的病原物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YLCV-Abu, GenBank登录号为OP293347, 但未扩增到β卫星。该病毒DNA-A基因组全长为2 782 bp, 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TYLCV-Abu分离物与TYLCV茄子分离物KSQ1-3(GenBank登录号KC428753)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98.99%, 其中C4和V2编码的蛋白变异较大。重组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物TYLCV-Abu是由TYLCV-F(GenBank登录号KY971326)和TYLCV-KSQ1-3重组得到, 重组区域为其基因组2 617-2 782 nt区域。这是首次从苘麻样品中扩增到TYLCV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