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晚6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坝下农科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合作,采用花培单倍体育种法培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具有粮草兼用,抗旱耐瘠、穗大、粒大(千粒重高达33.6g)、抗黄矮病,食口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2000年11月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燕17号是山西省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4039-26"作母本、"8803"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3.
晋燕2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稳定品系74047(永150×赫波1号)与适应性强的矮秆、抗倒、早熟品种小465复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抗倒、稳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栽培,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审(认)定编号为晋审燕(认)2015004。  相似文献   
4.
建立莜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产量与施氮总量及追施比例之间的效应方程,求解不同边际利润下的最佳施氮量及追施比例。结果表明施氮量改变,直接影响最佳追施比例、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生物产量等,施氮量在17.25~120.75kg/hm2区间内,各种目标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加,在合理的施氮量区间内实现既定产量,施氮总量与追施比例可以消长互替,降低追施比例则增加氮素总量,或增加追施比例则可以减少氮素总量。得出了不同目标产量时的最佳氮肥用量与追施比例和对应于氮肥不同用量的最佳追施比例及理论产量的动态施肥模式的数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莜麦的种植密度不仅会影响莜麦的农艺性状、影响莜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影响叶面积系数,还会对莜麦的产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探究最佳的高寒区旱地莜麦种植密度,本文从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莜麦的农艺性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莜麦的叶面积系数、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莜麦的产量三个层面出发对最优的莜麦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莜麦种植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莜麦不同品种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青莜麦比第二季晚熟品种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均高;品种323和82的单季产草量达87544.5kg/hm2和85042.5kg/hm2,双季比单季增产68.0%~81.2%。麦茬复种青莜麦产草量达64500~67500kg/hm2;并以7月20日为最佳播种期,比其他播期增产38.9%~77.0%。品种323籽粒产量3789.8kg/hm2,比对照增产26.3%~66.7%,其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对照高;麦茬复种青莜麦比复种青玉米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选用品种323和82进行双季栽培或麦茬复种青莜麦,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田间条件下,以3个莜麦(AvenanudaL.)品种(系)为母本同2个燕麦(A.sativaL.)品系配置双列杂交,研究裸粒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将莜麦型和中间类型计为一类(裸型)时,F2代有3裸型:1燕麦型和35裸型:29燕麦型两种分离比例。在3:1比例中,莜麦型和燕麦型均占20%~30%,而35:29中,燕麦型约占45%,莜麦型则在10%以下。两种比例中,中间型的比率相差不大,约为45%~55%。F1代主穗平均裸粒率与F2代裸型及莜麦型植株百分率间呈较高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和0.917。  相似文献   
8.
小杂粮在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宁夏小杂粮种类和分布 小杂粮是指生育期短,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面积较小,有特殊用途的小宗粮豆,包括豆类(豌、扁、蚕豆,草豌豆、芸豆、绿豆、红小豆),粟类(如糜子、谷子),麦类(大麦、莜麦、青稞、高粱等)和荞麦类(甜荞、苦荞)等数十种。宁夏山区主要有豌豆,蚕豆,扁豆,草豌豆,糜子,谷子,荞麦,莜麦8种,高粱原来银川平原种植,近年面积大幅度减小,山区种植以产草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旱地莜麦上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PUD的应用试验.单点多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PUD可有效促进莜麦前期的生育进度,有利于穗部发育和产量提高.使用方法以40~60 mg/kg水溶液浸种效果最佳;用相同浓度水溶液进行多次叶面喷施也可收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耕耘     
沃钟宝 《中国农资》2014,(22):26-26
<正>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因地势高温差大的地理原因,日前,农民积极耕地、施肥、抢种莜麦,景象一片繁忙。图为张北县边墙里村李老汉在驱赶牲口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