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50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23篇
  28篇
综合类   1079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461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 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 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 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病原菌种类和融合群鉴定, 并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对供试水稻丝核菌的融合群归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4株水稻纹枯病菌分属于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 菌株数分别为198株和16株, 占比分别为92.52%和7.48%。茄丝核菌菌株分属于2个融合群, 分别为AG1-IA和AG4, 菌株数分别为191株和7株, 占比分别为96.46%和3.54%。水稻丝核菌菌株均属于AG-Bb融合群, 菌株数为16株。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和地域分布无明显变化, 而不同地域间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融合群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 AG1-IA融合群在中国东北三省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分布且均为优势融合群, AG4融合群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频率最高, 水稻丝核菌AG-Bb融合群在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09,(8):34-34
<正>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国际种业交流与合作,促进北京籽种农业发展,定于2009年10月13日北京种子交易会开幕当日,在北京市京丰宾馆举办"第一届北京籽种产业高峰论坛"。论坛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  相似文献   
3.
稻种子包衣技术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和苗期害虫的有效方法,但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水稻对种子包衣剂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的种子包衣剂在水稻上应用安全性较差。该试验对护苗牌水稻种衣剂进行了试验,通过对田间水稻各项生理指标及田间测产结果看,护苗牌水稻种子包衣剂在北方寒冷地区,对水稻安全,防病、防虫、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阳光 《油气储运》2006,(9):42-42
黑秀长茄;绿隆星四号黄瓜;短蔓红升南瓜;新星无筋架豆王;美国四号西红柿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蟾衣”两字。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虚构。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确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 误区二:蟾衣售价每张上百元 其实,目前市场上天然蟾衣整和的干品每公斤8 000~10 000元左右。天然蟾衣重量每张约0.15克左右,折合每千克6 660张左右,每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紫花苜蓿接种苜2、苜9、苜167三个菌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三人菌种中,紫花苜蓿接种苜2不论在根瘤数量、重量和牧划产量方面尤为突出,苜2接处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94%,产草量提高31%,是我国北方地区理想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7.
沈茄2号是以S12-为母本,S06-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具有早熟,丰产,抗黄萎病,商品性好等特点。果实椭圆形,果皮嫩绿色,有光泽,果肉白色,口感好,单果重250克以上,生长势较强,一般667平方米产5000千克左右。适于春保护地,露地及秋延晚栽培。至2001年在国内累计推广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8.
《技术与市场》2001,(10):26-26
蟾蜍(癞哈蟆)脱衣有边蜕皮边吃,蜕完吃光的怪习,所以蟾衣极难找到.开展人工养蟾蜍,可获取珍世稀药.但不同的采集蟾衣技术,其效果也不同。蟾蜍自然脱衣,药用价值高,也不伤害蟾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蟾蜍品种的选择 用来蜕衣的蟾蜍应体大、肉肥、健壮、无损伤,这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宜选择中华蟾蜍及亚种和头盔蟾蜍、黑眶蟾蜍、喜山蟾蜍等。这类蟾蜍种群大、分布地域广。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蜕衣高产质优的年龄段,以2~3年龄的成年蟾蜍最好,此时生长旺盛。幼蟾蜍蜕衣会影响生长发育,老蟾蜕衣质量差,产量低,均不宜…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相似文献   
10.
近一年来,社会上有关对蟾蜍蜕衣技术炒作十分火热.据笔者调查了解,其中有真有假也有诈,人们要尽快识破蟾蜍蜕衣宣传中的误导,走出误区,不再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