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4篇
  24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15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矮秆蓖麻品种的选择、播种时期、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籽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矮杆蓖麻品种在丘陵旱地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种AC Ultima的染色体倍性特点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品系为半矮秆,株型理想;高抗秆锈和叶锈病。对白粉病免疫;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但灌浆期较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株型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性状,对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以期探究小豆矮秆窄叶的转录水平调控机制。【方法】构建小豆栽培种野生型GM437和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根、茎、叶转录组文库,利用RNA-Seq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对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同时,利用外施激素的方法确定突变体应答激素种类。【结果】转录组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外施赤霉素可部分恢复矮秆窄叶突变体的生长。关键基因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肉桂醇脱氢酶、黑酸叶绿醇转移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氧酶等在小豆植株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为小豆矮秆窄叶建成主要调控通路,赤霉素在突变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外引的14个矮秆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等13个性状进行了性状分析,并按主成分分析法对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按照不同的特点,将14个自交系分为4类。在育种工作中,可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及育种目标,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5.
6.
六倍体小黑麦矮秆突变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倍体小黑麦“冬/春”杂交组合“6713.12/STIER‘S’”F6代种子经^60Coγ射线处理,在M2代分离出少数半矮秆突变体,其中3个单矮秆突变体系统在M4代分离出少烤矮杆突变体,在M7代选育出7个矮秆突变体株系。这些突变体与原亲本“6713.12/STIER‘S’”F6在一些性状上有所不同,株高和育性的差异尤其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7.
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回亲本LD222以及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测量其不同浓度GA3处理下小麦的株高,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3种矮秆小麦的赤霉素反应类型。在成熟期对LD222近等基因系小麦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节间表皮细胞、种子表皮细胞及种子体积等进行测量,分析Rht14、Rht16、Rht18这3个矮秆基因对小麦这些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ANW16D、ANW16F和ANW16G这3个矮秆小麦株高恢复到正常LD222株高的最适GA3浓度为10-4mol/L;3个矮秆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且敏感性大小为中国春ANW16GANW16FANW16DLD222;Rht14、Rht16、Rht18均是通过降低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度来使小麦株高降低,降低效应为Rht18Rht16Rht14;它们降低小麦株高的根本原因均是缩短了小麦节间表皮细胞长度且缩短效应与降低株高效应一致;3个矮秆基因均在降低小麦株高的同时不影响种子的体积。  相似文献   
8.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 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欧俊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52-155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11-805的矮秆特性主要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3个群体F2代株高分离出矮秆、半矮秆、高秆3个类型,其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结果表明,11-805的矮秆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受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正反交F1代平均株高降幅为16.07%和15.67%,可以表明矮秆糯小麦11-805具有明显降低株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高大韧稻育种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大韧稻育种论是水稻育种上的一个新学说,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主攻高产的目标.阐述了水稻由高秆到矮秆,现又由矮秆返高粗韧秆的有着本质不同的新飞跃.利用多年来实践获得的结果说明培育根发达、茎粗韧、秆适高、叶挺坚、穗长大、结实高、谷饱满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也是今后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北京004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京411为母本、中麦9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和系圃法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大粒、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