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52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1642篇
林业   924篇
农学   1635篇
基础科学   554篇
  3570篇
综合类   9058篇
农作物   1466篇
水产渔业   299篇
畜牧兽医   2022篇
园艺   1106篇
植物保护   423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17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665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1030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1183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1192篇
  2009年   1182篇
  2008年   1277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925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0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腐殖酸和生物炭2种调理剂配合施用对土壤磷素吸收与转化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生物炭、腐殖酸、腐殖酸+生物炭、腐殖酸+1/2生物炭、1/2腐殖酸+生物炭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腐殖酸和生物炭配施不同处理中,腐殖酸+生物炭处理对于降低土壤总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效果较好,可以减少土壤中磷素积累;腐殖酸+1/2生物炭处理既促进了作物对有效磷源Ca_2-P的吸收,提高了各磷组分之间的转化,也促进了土壤磷素向Fe-P、O-P转化,有利于降低土壤磷素负荷;1/2腐殖酸+生物炭处理可以促进土壤磷素向Ca_8-P、Fe-P转化。  相似文献   
2.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效氮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用量大、损失途径多、损失量高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相较而言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应用于水稻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稻田氮素损失、氮素吸收利用到产量形成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缓控释氮肥对稻田氮素损失、水稻氮素利用、器官生长、群体变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水稻上施用缓控释氮肥产生不同效应的原因,阐述了缓控释氮肥在水稻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中氮、钾最佳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理的氮、钾养分供给是提高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滴灌营养液中不同的氮、钾养分供给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液配方,确定最佳的氮、钾养分浓度,实现养分供给的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沙∶珍珠岩比例为1∶2配置栽培基质,用于温室中番茄栽培,以番茄‘A20’为试材,进行了水培试验。采用2因素 (氮、钾) 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滴灌营养液中氮浓度的基础值为244 mg/L,试验设计步长为120 mg/L;钾浓度的基础值为313 mg/L,试验设计步长为150 mg/L。调查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结果】随着滴管液中氮浓度从74 mg/L增加到414 mg/L,番茄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营养液中钾浓度从101 mg/L增加到525 mg/L,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持续增加,番茄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番茄红素含量均先增后减。此外,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素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钾素是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氮、钾互作显著影响番茄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充足的钾营养供给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利于产量提高;适量的氮素供应有利于钾素的吸收与利用,促进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8种配施方案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养液中氮、钾浓度分别为N 378 mg/L、K 391 mg/L时为最优配方方案,且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结论】在沙子和珍珠岩1∶2 (v∶v) 为基质的番茄无土栽培条件下,滴灌营养液中氮、钾浓度分别为N 378 mg/L和K 391 mg/L时,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该方案可在生产实践中为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精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石羊河中游田间条件下,通过灌水和施肥调节黑果枸杞生长。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茎、叶生长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分析器官水平生长速率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系,验证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生长速率假说"。灌水施肥显著促进了茎长、基径和叶片长、宽及叶干重的生长(P<0.05),而茎长、基径、叶面积和叶干重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黑果枸杞新梢C含量及C∶N、C∶P随生育期进程呈增加趋势,而N、P及N∶P呈降低趋势;灌水和施肥处理后茎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茎N、P含量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C、N、P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降低趋势,而C∶N、C∶P及N∶P呈增加趋势;灌水和施肥后叶片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叶片N、P含量高于对照。茎C含量及C∶N、C∶P显著高于叶片(P<0.05),而N、P含量及N∶P显著低于叶片(P<0.05)。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物个体的生长速率与体内的N∶P、C∶P具有负相关关系,与N、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黑果枸杞茎、叶的生长速率与其N、P含量及C∶P、N∶P总体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施肥灌水调节下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不支持生长速率假说。  相似文献   
5.
露地覆膜对华南地区冬季茄子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12):52-56
以华南区主栽茄子品种'长丰三号'为材料,研究冬季露地覆膜栽培对茄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各器官养分吸收和茄子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华南地区冬季茄子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除苗期外,覆膜栽培茄子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同一生育期无膜栽培的茄子,在盛果期,其根、茎、叶和果实的干质量分别比无膜栽培的高55.14%、30.23%、23.62%和22.34%。整个生育期,覆膜栽培茄子吸收的氮、磷和钾的总量均显著高于无膜栽培,分别高13.17%、17.12%和18.81%,但2种栽培模式下茄子对氮、磷和钾元素的吸收量均为:氮>钾>磷,且二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基本一致。同时,覆膜栽培茄子的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也均显著高于无膜栽培的。因此,冬季茄子露地覆膜栽培可有效促进茄子对养分的积累并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该栽培模式具备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7.
《土壤通报》2020,(2):398-403
以红花株系‘2-3’为材料,通过检测红花幼苗期、花蕾期、成熟期不同器官N、P、K、Na、Ca、Fe、Mn、Cu、Zn、Pb、Cd等矿质元素含量,探计了红花生长过程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吸收后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红花对矿质元素吸收、器官分配差异明显;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N、P、K含量不同,幼苗期叶中N含量最高,茎中P、K含量较高,从幼苗期到成熟期N、P、K向花和蕾转移,根、茎、叶N、P、K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中K含量上升最快;N、P、K需求量高于Fe、Mn、Cu、Zn等元素,氮磷钾三元素比较,花蕾期累积能力为P> K> N,成熟期累积能力为P> N> K,Na在红花的根和茎中累积能力最强,Ca在叶中累积能力最强,Fe和Cu在幼苗期累积能力最强,Fe、Cu、Zn在花蕾期和成熟期均以花蕾和种子生长中心累积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氮磷肥减施对露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20,(2):436-441
过量氮磷肥施用导致菜田氮磷淋溶严重,对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本研究在河南蔬菜种植区选取典型露地菜田,采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洋葱、甘蓝菜田氮磷肥减施后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变化。试验设置常规施肥(NP),常规氮磷肥减量20%(JNP1),常规氮磷肥减量40%(JNP2)。结果表明:通过氮磷肥减施,JNP1和JNP2处理淋溶液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比常规平均降低12.9%、18.2%和20.5%。JNP1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处理降低5.3%、11.9%和10.3%。JNP2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3.6%、36.2%和32.6%(P <0.05)。所有处理硝态氮平均淋溶量占总氮淋溶量60.1%,占可溶性总氮淋溶量的79.0%。两个蔬菜季氮积累量236.0~256.1 kg hm-2,磷积累量25.3~29.9 kg hm-2。氮磷肥减施后,蔬菜的产量略有降低,不同处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大田栽培模式下油用牡丹‘凤丹’的光合、蒸腾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或双峰曲线,日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而后呈下降趋势,18:00降到最低。4月、5月‘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凤丹’牡丹蒸腾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日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14:0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最低值出现在18:00。6月、7月‘凤丹’牡丹蒸腾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18:00为全天最低值。不同月份‘凤丹’牡丹气孔导度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不同代谢抑制剂和细胞色素P450s抑制剂对上海青吸收噻虫嗪的影响,探讨噻虫嗪的吸收及代谢机制,为农药施用及提高药效提供理论依据。在10 mg/L噻虫嗪水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不同种类代谢抑制剂和P450s抑制剂,水培上海青1 d后测定植株体内噻虫嗪含量。10、50μmol/L碳酰氰间氯苯腙和2,4-二硝基苯酚均能极显著降低上海青体内噻虫嗪含量,推测上海青吸收噻虫嗪过程中存在须要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而含有10 mg/L胡椒基丁醚、1-氨基苯并三唑和马拉硫磷的处理组中噻虫嗪含量极显著升高,推测上海青体内含有能代谢噻虫嗪的P450多功能氧化酶。上海青吸收噻虫嗪过程需要能量的供应,进入体内的噻虫嗪会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