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23篇
综合类   165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Bunge)是具有抗风沙、耐干旱、抗盐碱、适应高温、强光等特性的荒漠植物。一九五九年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新疆、内蒙等地引进梭梭种子,开展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在民勤沙区推广人工梭梭林13000公顷,占全县人工林总面积的36.8%,发挥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梭梭是  相似文献   
2.
一、自然条件试验区海拔1044m,气候干旱,冷热剧变,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7.5℃,一月平均气温-10℃,七月平均气温23.8℃,平均最高气温达32.7℃,最低气温为-20.3℃,年降雨量少,平均149mm,年蒸发量为2351.9mm。比年降水量大10倍之多,相对湿度47%,全年无霜期168天,盛行西南风。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荒漠地区梭梭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梭梭林地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与裸沙地含水量显著不同 ,裸沙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林地在 30~ 12 0cm范围内有较高的含水量 ;林地 0~ 30cm的上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及蒸发的剧烈影响 ,30~ 2 0 0cm范围内的林地土壤各测量层平均含水量与其标准差有二次函数的关系 ;降雨对每月的 0~ 2 0 0cm的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说明降雨多数在当月就被蒸散和深层渗漏所消耗 ;认为梭梭人工林这种脆弱生态系统能够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存在 ,其根系对土壤水和地下水有吸水和释水的再分配功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沙漠建群种植物个体周围土壤养分和盐分空间分布及成因,对艾比湖湖区边缘三种类型沙丘下梭梭主根周围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性沙丘在表层(0~10 cm)处土壤含水量最小,流动性沙丘和半固定性沙丘在浅层(10~20 cm)处最小,以距离主根面3m处表现最为显著(P0.05)。2流动性沙丘和半固定性沙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结构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弱,固定性沙丘养分(全量养分、速效养分)的结构性则较好。3三种沙丘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以条状和斑块状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其中流动性沙丘和固定性沙丘集聚范围在0~2 m圈层,但纵向集聚范围中,流动性沙丘以浅层(10~20 cm),固定性沙丘以较深层(20~40cm)出现集聚,形成"肥岛"。4流动性沙丘土壤电导率对沙丘的影响较其他各特征因子占主导地位,半固定性沙丘和固定性沙丘养分因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沙障-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相结合的栽植模式,以及"稻草-塑料网"复合沙障模式的研究,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立试验点,探索新型生态防沙技术,该技术一方面解决肉苁蓉资源的紧缺问题,实现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沙区梭梭的覆盖率,形成高效的防沙治沙屏障,达到治沙效果,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防护条件下梭梭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管件防护与传统移栽2种方式移栽的梭梭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讨了管件防护条件下梭梭幼苗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管件防护梭梭幼苗的各生长指标与传统移栽苗相比,增幅最大的为茎粗,其次为株高。年周期内管件防护梭梭幼苗的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单株生物量累积可达45.25 g·株~(-1);净增加27.10 g·株~(-1),是传统移栽苗的1.38倍(P0.05)。管件防护梭梭幼苗体内的氮素、磷素、钾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同化枝生长期达到峰值,分别为11.376 g·kg~(-1)、1.066 g·kg~(-1)和23.340 g·kg~(-1),较传统移栽苗高24%、15%和8%,差异显著;而其梭梭幼苗氮素、磷素、钾素的总积累量却呈递增趋势,年净增积累量分别为0.297 g·株~(-1)、0.027 g·株~(-1)和0.560 g·株~(-1),是传统移栽苗的2.23倍、1.72倍和1.65倍;各时期梭梭幼苗体内的氮素、磷素、钾素含量及总积累量均高于传统移栽苗。  相似文献   
7.
使用WinDENDRO年轮分析系统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不同部位白梭梭树轮及组织比量特征。结果表明:白梭梭迎风坡树轮最窄,树轮深棕色带比例最高。背风坡树轮最宽,树轮深棕色带比例最低。坡顶白梭梭的纤维比量最高(80.90%),背风坡导管比量最高(12.98%),迎风坡木射线比量和轴向薄壁组织比量最高,分别为4.32%和4.61%。从分析结果来看,梭梭茎干纤维组织比量高,对抵御干旱区风沙造成的伤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发掘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抗逆相关基因,以柴达木盆地梭梭的同化枝为材料,扩增其LE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柴达木盆地梭梭的LEA基因碱基数为234 bp,其中A碱基70个,T碱基52个,G碱基59个,C碱基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所得LEA基因片段编码78个氨基酸,其中强碱性氨基酸有12个,强酸性氨基酸有6个,疏水性氨基酸有34个,亲水性氨基酸有26个。  相似文献   
9.
荒漠地区梭梭植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梭梭是防风固沙、改善沙漠环境的优良树种。根据多年的造林实践,从梭梭的苗木与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造林方法等方面总结了荒漠地区梭梭植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都呈碱性;0~30 cm土层中的电导率(EC)远高于30 cm以下的土层。1 m内梭梭土层中的含水量高于多枝柽柳高于头状沙拐枣。2)3种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和线性电子传递(LEF)及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日变化均先升后降,且都在14:00达到最高;而大气湿度、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日变化均呈‘V’型。3)PAR基本上与3种植物的LEF、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呈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Y(II)与Y(NPQ)、Y(NO) 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LEF、Y(II)、Y(NPQ)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但梭梭与多枝柽柳的NPQ和Y(NO)日均值差异显著。4)在3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LEF、NPQ和Y(II)要高于多枝柽柳;而多枝柽柳的Y(NO)要显著高于头状沙拐枣和梭梭。因此,高温和高光均对3种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植物的抗逆性强弱顺序分别为梭梭>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