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6篇
  53篇
综合类   40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673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特约记者 陈发):山西省农业大学作为国内首家引进羊驼的研究项目,由该校校长、博士生导师董常生教授率领的羊驼研究课题组在各方面不断取得研究新进展,新近课题组率先发布序列号为AY839860的羊驼细胞色素b基因的数据,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数据库收录,成为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收录的第一条中国科学研究完成的羊驼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2.
3.
李岚  段纲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9):102-105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病理研究中的方法学,在生物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组织病理技术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项研究中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发展和形成了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激光共聚扫描显微等多种现代病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就近年来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40-1944
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常见多发的小瓜虫病,本试验选取小瓜虫抑动蛋白基因,人工合成经物种优化后的抑动蛋白基因序列,以pVAX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E3进行克隆表达。大量提取构建的重组质粒,通过肌肉注射免疫鱼体,注射剂量为125μg/尾,同时设立空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首免后第4周进行二次加强免疫,分别于首免后第2、3、4周,二次加强免疫后第1、2、3、4、8、16周,抽样采集各组血液,分离血清,RT-PCR法检测抑动蛋白转录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抗体产生情况。二次加强免疫后第2周进行同居感染及人工感染试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质粒注射入鱼体后,所有抽查血液样本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所有抽查免疫鱼血清样本均可以对小瓜虫幼虫产生制动效果,制动时间长达8周,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制动效果;同居感染及人工感染后,核酸疫苗免疫组存活率达到90%以上,而空载体组存活率为20%40%,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表明构建的质粒作为核酸疫苗对小瓜虫病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显著降低死亡率。研究结果为小瓜虫核酸疫苗的研发与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崇波 《畜牧与兽医》1998,30(4):179-180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  相似文献   
6.
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与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凌霞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1):102-104
文章分析了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在实验室造成生物危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的分类,以及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安全规定,并着重描述了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Ⅱ级和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要特征,指出动物病原微生物及利用其进行的重组核酸技术及其获得的转基因产品都存在一定的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均匀、稳定的猪瘟病毒(CSFV)核酸标准物质,选择CSFV C株接种于PK-15细胞并收获病毒液,然后经过病毒灭活、分装、冻干,最终形成核酸标准物质。用微滴式数字PCR对制备的CSFV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估、标准物质合作定值,在评定不确定度后计算得出最终量值结果,并开展临床试用。结果显示,该标准物质均匀,4 ℃条件下可稳定存放4周,25 ℃可稳定存放1周,-20 ℃可稳定存放11个月,量值结果为(5.1±0.7)×105 copies/mg;临床试用显示,所制备的标准物质与临床样本的互通性良好。本研究制备的CSFV C株国家核酸标准物质均一性良好、稳定、量值准确度高,并通过了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评定,可用于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从而有效保障猪瘟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对鸭瘟病毒及共核酸进行了电镜观察。纯化病毒经核酸酶降解杂核酸后,加入85mol/L的尿素释放病毒核酸,经水相法展开后用碳膜铜网点样,再经染色和真空喷镀,于电镜下观察。鸭温病毒呈典型的疱疹病毒形状,其核酸分子量估算约为911×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TGEV S基因核酸疫苗免疫后体液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两种核酸疫苗单独免疫小鼠后体液免疫应答的变化,证明重组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所谓核酸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3代疫苗.199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和免疫规化等三个机构在日内瓦联合召开核酸疫苗会议,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核酸疫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