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159篇
基础科学   165篇
  432篇
综合类   1150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1年长海县国家基准站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和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1年长海县大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 d/10年。四季大雾日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四季大雾日数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秋季的气候倾向率最大,春季和冬季最小。近31年长海县月大雾日数变化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抛物线变化规律,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间应加强相关的预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4.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北京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为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倡导全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自2006年起全市玉米生产开始由灌溉栽培转向雨养旱作生产。等雨播种势必带来播种时期的不确定性,然而恰恰京郊广大农民对玉米品种和播期的选择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一旦错过了最佳播种时期可能造成玉米品质差、产量降低。而如果错过了安全播种时期,造成玉米不能正常成熟,将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给京郊雨养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南力一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也迅猛增加。但由于许多生产单位和个人盲目从北力一和国外引入抗性差的欧亚种和晚熟品种大量推广,导致许多葡萄园病害大发生,甚至毁园。因此,南力一葡萄的露地栽培必须选择适应南力一气候特点的高抗品种。一、雨水红欧美杂交种。果穗大,平均穗重510克,最大900克,圆柱形,无副穗,较紧凑。果粒圆形至扁圆形,平均粒重10.5克,最大14克。成热后果面粉红色,果粉厚,白色。果皮中厚,肉质柔软多汁,浓甜芳香,充分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最高达20.1%。每果通常有种子1一3粒,但以…  相似文献   
7.
高广林  朴龙根 《节水灌溉》2001,(4):33-33,41
水田灌区利用苗期节水、优化灌溉、泡田节水、最佳停水晒田、浅灌蓄雨、结实期水管理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因地制定地采取非工程措施的节水、往往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多年石榴冻害和气温变化的比较分析,认为冬季旬最低温度平均值和极端最低温度是衡量石榴冻害和引种范围较为可靠的参考指标,其反映了降温程度、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三方面因素,澄清了对石榴安全越冬极限低温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灌溉水源是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能否有效开发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为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该研究考虑北方地区已建、在建及规划的供水工程,基于自然适宜、利用高效、发展稳定三方面评价准则,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开展了雨养情景和供水灌溉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雨养农业情景下,北方地区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别为2.9万、1.0万和0.6万km2。灌溉农业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明显增加,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将分别达到5.4万、7.6万和6.5万km2,主要集中于新疆、内蒙古和甘肃3省(自治区)。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及国家水网工程效益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