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8篇
  1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葡萄试管苗化学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秋水仙素加DMSO对赤霞珠、无核白等6个品种的葡萄试管苗进行不同方法,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经秋水仙素加DMSO处理后,所有品种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如叶序紊乱,茎间缩短,叶脉二叉,叶面皱缩,叶面呈披针形等变异,这些变异与染色体变异并非一致。且在第二代后基本消失。经过处理后生根能力大大降低,而成活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处理效果方面,以欧洲种效果较好,而不同品种之间差别较大,品种间以赤霞珠和无核白的效果较好,Canadice,Interlake次之,白香蕉和s9110较差。器官处理上以主芽比侧芽效果好。处理方法上,以浸泡法较好。浸泡浓度和时间上,各品种有各自的最适浓度。处理当代获得的几乎都为嵌合体,嵌合体面积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处理而异。经快速继代转接能得到四倍体细胞不断增多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鲜见有四倍体桑,国内外桑树育种工作者通过人工诱导技术获得了一大批桑树四倍体资源,并已育成四倍体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在桑树人工诱导方法上,普遍采用化学诱变剂-秋水仙碱处理法,因采用的诱变材料不同而分为无性系诱导(以枝条、芽为诱变材料)和有性系诱导(以杂交实生桑幼苗为诱变材料).郭展雄等自1986年起开展桑树有性系诱导研究,先后以50多个广东桑杂交实生幼苗为诱变材料,从人工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植株中选择了综合性状较好的210个单株作为种质资源保存于资源圃内,并对这些人工四倍体资源进行了研究和利用,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陈旦蕊 《花卉》2016,(10):3-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花卉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同时对花卉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卉育种是花卉发展的基础,它对花卉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化学诱变是改良和丰富花卉品种,挖掘其高产潜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TILLING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LLING技术(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应用到多种植物点突变高通量筛选与基因功能研究中,检测方法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直接测序、毛细管电泳、高分辨熔解曲线等检测方法均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与此同时EcoTILLING、DeTILLING及iTILLING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扩大了TILLING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TILLING分析中用到的不同检测方法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工具,详细评述了TILLING技术在模式植物、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其它作物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NaN_3处理条件下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瓜纯种自交系伊选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诱变剂NaN3对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叠氯化钠浓度的升高,显著的延迟了种子萌发、胚根发生、子叶开展、不定芽分化、伸长以及生根的时间,降低了芽分化频率和每个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1.5 mmol/L的NaN3振荡处理1.5 h为最佳的诱变处理,使外植体再生频率降低到40.0%,不定芽数/外植体降低到4.3,符合抗冷突变体半致死剂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鱼类化学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世英 《水产学报》1988,12(1):81-86
国外诱变育种工作始于1927年。Muller(1927)和Stad1er(1928)发现用X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动植物的突变频率。1943年Auerbaeh和Robson在果蝇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这又为诱变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目前已知有突变活性的化合物达数百种,并每年都在增加着。我国诱变育种始于1958年,廿多年来,用诱变方法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或品系),在数量和推广面积方面都已超过外国,成绩巨大。但在动物方面还很少应用,在家蚕、鱼类上的试验表明,仍有应用前景。鱼类化学诱变国内刚开始研究,国外则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对象主要为鲤、鲢、鳙、淡水鲑、高白鲑和胭脂鱼等,不论在诱变方法和实践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国外鱼类化学诱变研究概况、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白掌又名白鹤芋,原产于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为天南星科白鹤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观花观叶盆栽植物,当前市场主栽品种基本源于国外,多为人工杂交产生的后代。利用人工诱变技术对植物体细胞染色体组进行加倍的多倍体育种方法已应用于观赏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多倍体植株具有叶片增大、叶色加深、花朵变大、花色艳丽等优良性状,与二倍体比较,目标性状的观赏价值更高。利用化学诱变产生多倍体是目前人工多倍体育种中常用的诱导方法,其具有操作简易、突变率高、专一性强和适用性广等特点。秋水仙素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多倍体化学诱变剂,其诱导的效果与诱导时间、使用的浓度、处理的植物种类和器官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以白掌‘美酒'的组培苗愈伤组织为材料,优化四倍体白掌诱导方法,经秋水仙素浸泡处理后,开展试管苗形态学初筛、田间种植优选及株系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染色体计数、气孔大小和基因组大小比较、四倍体白掌新品种选育。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四倍体白掌的方式为0.10%秋水仙素浸泡处理7 d,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选育出的四倍体白掌新品种‘绿萌'在设施大棚种植时自然花期为4—6月,与对照‘美酒'相比,叶片长和宽、叶柄长和直径、叶鞘长、佛焰苞苞片长和宽、花梗长和直径、肉穗花序长和直径、气孔长度和宽度、气孔密度均差异极显著,根尖染色体数为2n=4X=60,是对照(2n=2X=30)的2倍。流式细胞仪测定DNA显示,‘绿萌'基因组大小为10.87 Gb,对照‘美酒'基因组大小为5.73 Gb,鉴定为四倍体白掌新品种。本研究利用人工化学诱变方法选育的四倍体白掌新品种‘绿萌',具有叶片增厚、叶色加深、茎杆变粗、叶柄变粗、花梗变粗、肉穗花序变粗等特点,大大提高了白掌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化学诱变的BmNPV对家蚕细胞和虫体感染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报道化学诱变剂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多角体形态有明显的诱变作用 ,诱变的BmNPV基因组对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电泳谱发生变化。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 :诱变BmNPV感染家蚕Bm N细胞的病变特征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不同 ,但形成不定形超大多角体的空斑时间延迟2~ 3d;诱变BmNPV感染家蚕幼虫后 ,病蚕体内各组织病变损害的感染程度 (易感性 )与对照基本相同。研究结果提示 ,诱变的BmNPV对家蚕培养细胞、虫体组织的感染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平菇的遗传分析提供原始材料,我们对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 担孢子进行了化学诱变.反复进行了DES(硫酸二乙酯)诱发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鉴别探索,从1200株单核菌丝中初步获得25株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平均突变率为2.05%,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佛罗里达侧耳担孢子用滤纸法收集,4℃冰箱保存,10%DES原液用无水乙醇配制,现用现配.基本培养基配方:蔗糖20g,硝酸钠2g,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