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48篇
  免费   1546篇
  国内免费   2616篇
林业   7752篇
农学   10996篇
基础科学   4582篇
  4305篇
综合类   98658篇
农作物   9317篇
水产渔业   1743篇
畜牧兽医   5858篇
园艺   30238篇
植物保护   1161篇
  2024年   436篇
  2023年   1811篇
  2022年   1838篇
  2021年   2032篇
  2020年   2245篇
  2019年   2352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3077篇
  2016年   3653篇
  2015年   4055篇
  2014年   8454篇
  2013年   8530篇
  2012年   10135篇
  2011年   10559篇
  2010年   9817篇
  2009年   10318篇
  2008年   10240篇
  2007年   9066篇
  2006年   9708篇
  2005年   9731篇
  2004年   10186篇
  2003年   11261篇
  2002年   7818篇
  2001年   5994篇
  2000年   4731篇
  1999年   2838篇
  1998年   2134篇
  1997年   1168篇
  1996年   1288篇
  1995年   1065篇
  1994年   1182篇
  1993年   929篇
  1992年   933篇
  1991年   1022篇
  1990年   951篇
  1989年   899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7篇
  1965年   28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73篇
  195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城县以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生产为抓手的秋种工作总体思路,通过加强示范片建设,以品种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强化农机农艺配套融合,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手段,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达到产量提高,品质改善,订单回收、提质增效目标,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冬前田管技术措施,供广大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参考借鉴,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优质杂交稻泰两优217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两优217是浙江科原种业有限公司、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深圳粤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泰1S和优质恢复系温恢21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其具有米质优、熟期适中、抗性好、高产稳产等特性,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为中稻种植,2018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文介绍了杂交水稻品种泰两优217的选育过程、性状表现、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蜜本南瓜的特征特性,提出了一套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施足基肥、增施磷钾硼肥、整枝压蔓留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促进蜜本南瓜效益与高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技》2021,(1):61-62
太行山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土层较薄,土层深度一般为15~20 cm,石砾含量15%~30%,植被生长困难,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工程整地,营造以油松、栾树、五角枫、黄栌、刺槐、花楸、丁香、连翘、狗牙根草等乔灌草多层次的混交林,并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采取覆膜、覆草等保水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生态效益显著,是太行山区比较成熟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8.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用肥需遵守相应的施肥原则。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当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当地施肥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还要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注意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p H较低的复合肥或复混肥,追肥少用或不用尿素。  相似文献   
10.
杨泽勤 《种子世界》2021,(7):0033-0035
马铃薯作物的抗逆性较强,相较同类蔬菜,其需水少,喜光,可抵抗多种病毒,田间管理容易,市场价格稳定。目前,干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传统发展过程无法避免一些问题,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马铃薯栽培品质,推广产业化生产,实现马铃薯规模化发展,应系统规划和研究马铃薯产业,以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分析马铃薯栽培技术,提升单产水平,改善品质,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