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94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43篇
  574篇
综合类   645篇
农作物   220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272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3.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21种促进种子发芽的方法,结果显示,完整的s.aurantiaca种子对任何处理都无响应,砂纸磨擦 近胚根处切除小部分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至11%。以上处理结合300mg/L GA3溶液的使用可破除种子休眠,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69%以上。结果还表明,S.aurantiaca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 16h/d光照及30℃的条件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研究还对S.aurantiaca种子的吸胀能力以及所含抑制物对生菜种子发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初步得出,S.aurantiaca种子具有种皮限制和种胚休眠的双重休眠机制,GA3和机械处理的相互作用可破除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4.
绢丝昆虫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 6种绢丝昆虫的茧壳为材料 ,对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家蚕品种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外层丝中含量较多 ,F1代的含量呈双亲中间型 ,偏向于含量较多的亲本 ,雌雄间含量无显著差异 ;家蚕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对热稳定性较强 ;天蚕绿茧、野蚕的茧丝中有少量的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蓖麻蚕的茧丝中有微量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天蚕黄茧、柞蚕茧、樗蚕茧的茧丝中基本无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相似文献   
5.
新鲜蔬菜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改进试粉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适应新鲜蔬菜硝酸盐快速检测的需要, 在现有试粉法的基础上对硝酸盐测定的试粉法进行了改良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建立的直接以去离子水浸提蔬菜匀浆, 混合试粉配方为柠檬酸∶一水硫酸锰∶无水对氨基苯磺酸∶N - 1 - 萘乙二胺盐酸盐∶细锌粉= 30∶4∶1.6∶0.8∶1, 其加入量为0.1 g的改进试粉法, 对于溶液中硝酸盐含量在0~20 mg/L范围时, 显色吸光值与硝酸盐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达0.9999, 方法回收率在97.7%~104.5%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2.71%。用本改进试粉法测定11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的t检验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不同品种对硝酸盐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正平 《园艺学报》2005,32(4):698-700
 将17个大白菜品种在高浓度氮素水平下营养液栽培, 分析各品种不同时期硝酸盐含量, 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硝酸盐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 最高和最低者相差两倍以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同硝酸盐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负相关, 但是也有硝酸盐含量低, 同时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低的品种, 通过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育种途径培育出硝酸盐低积累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组氨醇脱氢酶(HDH)是组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最后两步反应的催化酶。对组氨醇脱氢酶的结构、催化机理、组氨醇脱氢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无公害蔬菜栽培上的效应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使番茄产量提高 7.3 %~ 11.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 0 .9%~ 1.3 % ,硝酸盐含量降低 2 7.2 %~ 3 4 .8% ;苦瓜产量提高 10 .7%~ 16.1% ,硝酸盐含量降低 2 8.7%~ 3 6.1% ;菜薹产量提高 7.2 %~ 15.1% ,硝酸盐含量降低 55.6%~ 61.5%。各处理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及有害元素的含量 ,均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白菜不同品种对硝酸盐吸收积累差异原因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两组积累硝酸盐不同的白菜品种作试材,测定其吸收硝酸盐的速率、动力学常数Km与V一、硝酸还原代谢库内硝酸根浓度(MPS)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结果表明,不同白菜品种吸收硝酸根的速率、Km与V 、MPS、NRA存在较大的差异;硝酸盐积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吸收硝酸根的速率不同,与硝酸根在其体内的运转、代谢并无显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蛋鸡离体外翻肠段培养法,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前段、中段、后段和回肠五个部位肠段,洗净外翻。2种二肽培养液(Gly-Gly肽和Gly-L-Leu肽溶液)作为两组对照培养液,每种二肽培养液中添加肽酶抑制剂(Bestatin和Amastatin),作为试验培养液,39.5℃培养25min,每5min取样一次,测定培养液中的二肽含量。结果表明,培养5min后,含Gly-Gly肽的对照和试验培养液中均未能检测到完整Gly-Gly肽。而含Gly-L-Leu肽的对照培养液Gly-L-Leu肽的含量降低到16.75%,试验培养液则下降到43.40%。而试验培养液中Gly-L-Leu肽的含量10min后无显著降低(P>0.05)。各培养时段试验培养液Gly-L-Le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培养液(P<0.05)。由此认为,离体肠囊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迅速释放肠肽酶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快速水解2种二肽。肽酶抑制剂(Bestatin和Amastatin)能抑制Gly-L-Leu的水解,但不能抑制Gly-Gly的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