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0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LEC1(Leafy Cotyledon 1)基因对油桐油脂合成过程的调控机理,以油桐种仁转录组数据库中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油桐种子中克隆LEC1基因的全长c 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油桐LEC1基因全长c DNA为1 152 bp,编码区为729 bp(142~870),编码243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41 bp和263 bp。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25.4 Da,理论等电点为6.97;蛋白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是不具有跨膜结构的膜外蛋白。经对比发现,油桐LEC1具有典型的HAP3结构特点,在不保守的N端和C端中间有1个十分保守的结构域,与拟南芥、玉米、麻风树、黄连木等的LEC1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2.
根据选自福建、浙江等5个油桐主产省(区)76个油桐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金华试验点的生长表现,按照其中已测定含油率、产果量和其它性状的65个油桐无性系样本,建立了生产力评级的Fisher判别模型,该模型对分属Ⅰ、Ⅱ、Ⅲ、Ⅳ4个产油量水平的各无性系的回判正判率分别达到了100%、100%、82%、100%。进而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进行气干果含油率测定的其它11个无性的生产力等级。据此,从76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4、48、54、56号4个高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对长期低浓度SO2处理后油桐叶片中保护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O2熏气超过100 d后,油桐体内的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明显提高;叶片中的自由基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同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增加了4条;SOD的活性明显增强.这些变化表明,长期低浓度SO2处理后引起了油桐体内保护系统增强,但是不足以完全消除SO2对油桐的伤害,表现为油桐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4.
格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格木是珍贵的特殊用材树种.文章介绍了格木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集与贮藏;播种与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与容器苗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油桐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期的油桐林生物量和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林的生物量随树龄的增大逐渐积累,从幼龄期开始到20年生的桐林,其生物量的积累值为79,61t/ha。桐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产量(果生物量或种仁生物量)随树龄的动态变化服从二次抛物线函数:W_(FR)=-2.11398+0.82471(t-1)-0.03540(t-1)~2W_S=-1.37257+0.38539t-0.01706t~2不同生育期,桐林中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和输出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6.
油桐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制订说明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油桐是我国特有的工业用油料树种。桐油是大宗传统出口商品,誉满全球。油脂碘价在130即为干性油。桐油碘价高达160以上,是优质干性油。为规范油桐生产和桐油等级及适应外贸出口的需要,必须制订油桐产品质量等级标准。本标准包括桐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桐油质量等级2部分。  相似文献   
7.
从1982年开始,从外省引进15个油桐优良品种,经过试验,精细管理,观察其生长发展情况,并对比省内油桐良种,从中选出5个优良品种,可以在陕西省油桐生产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8.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SO2对油桐叶片细胞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系统是细胞内光合和呼吸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SO2对光合系统的破坏首先会引起细胞膜系统的变化.气相色谱测定表明,体积分数为0.3×10-6的SO2对油桐叶片处理10d以上,会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C18:3、C18:3/IUFA上升,使饱和脂肪酸含量、C16:1trans、C16:1trans/IUFA下降;但随着SO2熏气时间的延长,会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不饱和脂肪指数IUFA、C18:3、C18:3/IUFA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熏气111d后,处理的UFA、IUFA、C18:3、C18:3/IUFA分别是对照的94.74%、92.52%、87.87%、94.97%;处理的饱和脂肪酸、C16:1trans、C16:1/IUFA分别是对照的1.16、1.15、1.24倍.熏气112d后,会使极性脂和中性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C18∶3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和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及C18:3/IUFA值下降.因此,长期低体积分数SO2处理会使细胞膜的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从而使细胞膜的功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非灭菌土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Glomus mosseae(GM)、G.intraradices(GI)、G.aggregatum(GA)和G.atunicatum(GE)4种AM真菌对油桐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GI和GE后菌根侵染率显著提高,侵染率分别为77.4%、92.3%和96.7%,比对照分别提高20.4%、43.5%、50.4%。接种GA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接种GM和GI后植株的干质量增加,而接种GA和GE对全株及各器官干质量影响不明显;接种4种真菌对油桐幼苗的氮素营养影响不大;接种GM、GI和GE显著提高了根部磷含量。综合考虑,接种G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