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7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茶籽脂肪酸成分含量与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来自不同产地的30个油茶籽样品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含量和高光谱反射率,分析油茶籽高光谱反射率与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与油茶籽脂肪酸成分含量相关性比较好的高光谱波段主要分布在400~500、600~630 nm以及900 nm左右,且敏感波段区高光谱反射率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 4 以上。  相似文献   
2.
AM真菌对油茶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AM真菌对油茶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油茶生长,改善了油茶叶片水分状况,增强了叶片细胞质膜的稳定性,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油茶壳及油茶麸堆制有机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油茶壳和油茶麸配置成4种不同比例进行有机肥沤制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壳与油茶麸3:1时所堆沤成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及N、P、K含量较高。建议今后在油茶生产中进行有机肥堆沤时,油茶壳和油茶麸按3:1配比,以达到较优的养分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黑曲霉、毛霉和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枯饼固态发酵后,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程度为66.7%~99.7%;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为74.2%~110.7%;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20%,氨基酸组成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5.
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的凝聚法生产茶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如下5%阿拉伯胶和5%明胶与一定量油茶籽油在60℃下乳化1min,在pH4.4下凝聚0.5h,10℃下固化1h,经离心和真空干燥即可.该法制备的微胶囊,有较高的含油率和包埋率.其粒径与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密切相关,但其水溶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新造幼林地较萌雅量更新林地土壤高;低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未低改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低改林地高。  相似文献   
7.
湖南油茶林不同经营措施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桃源县理公镇泥头山60年生油茶林内,按不同经营措施,采用三阶抽样法,测定标准株的枝、干、叶、果的鲜重,并进行回归计算,研究在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中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长关系及垂直结构,结果为“三保”地油茶林果实生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油茶皂素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效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在 0 .6 2 5 %以下  相似文献   
9.
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安徽省油茶软腐病和栗新链蚧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软腐病为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栗新链蚧为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该结果能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12~2014年,根据相关选优标准,以冠幅、树高、地径、结果量和叶形等为指标,经过初选、复选、决选,选出腾冲花红油茶优良单株17株,其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含量达90%及8%的较高水平。对各单株、树高、地径、冠幅、果重等性状指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