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准确判别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分布格局对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选取在栖息地和生物特性具有代表性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作为指示物种,构建生物栖息适宜性评价体系,得出自然保护区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结果 显示:赤麂"源"栖息地有13处,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西部、中部的山地."源"栖息地空间扩散在研究区表现为从西向东扩散程度逐渐减弱,且零散分布有不易空间扩散区域,主要为陡坡或高海拔的林地.划分为高、中、低3种水平的赤麂保护格局作为研究区生物安全格局,其中低安全格局的面积为5862.73 hm2,中安全格局的面积为6913.28 hm2,高安全格局的面积为7900.73 hm2.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3日下午,云南省玉溪市森林公安局在红塔区垃圾处理场集中销毁了一批查获的野生动物及制品,包括赤麂(2头)、豪猪(1头)、石蚌(64只)、赤麂皮张(1张)、赤麂干巴(8千克)。这些动物都属于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2009年710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海南赤麂(Muntiacus muntjak ni gripes)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964 h的观察。结果表明,海南赤麂将最多的时间用于采食,其次是反刍和卧息,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海南赤麂是以晨昏活动为主的食草动物。性别、年龄和天气均是影响海南赤麂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因素,在时间分配方面,不同性别的个体在反刍和卧息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采食和移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卧息、移动和其他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天气条件对海南赤麂的移动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活动规律方面,不同性别个体的各种行为出现的高峰相似,只是雄性用于卧息的时间较雌性高;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活动规律差异较大,其中成体和亚成体较为接近,而幼体的活动规律则与成体相反;不同天气条件下海南赤麂的活动规律变化较大,其中受天气因素影响变化最大的是采食、反刍和休息。  相似文献   
4.
赤麂的人工养殖及其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麂(Muntiacus muntijak)产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以及东南亚地区,以肉味鲜美、皮质鞣韧而著称的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鹿科动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国内尚未见有繁殖报道。本园自1982年开始了赤麂的人工养殖试验工作,1985年繁殖第一胎,至今已产下五胎。现简报如下。 1.赤麂的繁殖习性饲养的赤麂分别于1985年5月20日、1986年8月30日、1987年3月10日、1987年10月21日和1988年6月29日共产下五只幼麂,其中1985年产的那只是崇左2号赤麂(雌)所生,其余四只皆为东兴1号所生。在家养条件下,赤麂在发情交配期间很少有明显的外阴上的变化,这时雌麂表现较活跃,雄麂则跟随其左右,常舔抵雌麂外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