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9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7篇
  386篇
综合类   2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的需要,应用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理论,本文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酒糟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其营养价值、饲用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针对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加工技术滞后、理论研究不足、地域条件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青贮法和微生物发酵等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构建饲料加工中心等相应解决对策,并指出大力发展以白酒糟为原料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Accurate and cost‐effective mapping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KRD) is still a challenge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 Visual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utilised in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while an automated method based on pixel data has been investigated repeatedly. An object‐based method coupling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using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images from three selected counties (Liujiang, Changshun and Zhenyuan) with different karst landscapes in SW China. The method supports a strategy of defining a mapping unit. It combined ETM+ images and ancillary data including elevation, slop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images. A sequence of scale parameters estimation, image segmentation, training data sampling, SVM parameters tuning and object clas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to achieve the mapping. A quantitative and semi‐automated approach was used to estimate scale parameters for segmenting an object at an optimal scale. We calculated the sum of area‐weighted standard deviation (WS), rate of change for WS, local variance (LV) and rate of change for LV at each scale level, and the threshold of the aforementioned index that indicated the optimal segment level and merge level. The KR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had overall accuracies of 85·50, 84·00 and 84·86 per cent for Liujiang, Changshun and Zhenyuan, respectively, and kappa coefficients are up to 0·8062, 0·7917 and 0·8083, respectively. This approach mapped six classes of KRD and offered a visually appealing presentation. Moreover, it proposed a conceptual and size‐variable object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KR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our method provide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he mapping of KRD.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清镇市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对2005年清镇市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与不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清镇市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5440hm2,超过了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②清镇市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为2.1240hm2,表明清镇市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③清镇市2005年万元GDP生态足迹为2.8139hm2,高于中国西部的平均水平,资源利用为粗放消耗型。针对清镇市生态赤字的状况,提出了缓解该市生态压力、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岩溶面积达11.0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14%,是西南地区岩溶集中分布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已达2.15万km2.分析云南岩溶的分布,以及岩溶地区生态脆弱给当地人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生态危机,并结合云南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块样地中,Q1和Q5样地阴香种群多数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Q2和Q3以随机分布为主,Q4和Q6样地少数尺度上为集群分布,多数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条件以及种内种间竞争等密切相关,由岩石的覆盖而形成的小环境对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有影响。点格局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尺度下阴香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岩溶地区植被结构优化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岩溶地区采用墨西哥柏、川滇桤木、清香木、紫花苜蓿等16个树(草)种进行的12种配置模式试验表明: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有利于长短结合科学经营,前期牧草生长迅速,能很快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并为牲畜提供大量的饲料,林木长大郁闭度增加后,牧草生长衰退,逐渐转向以经营林木为主。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了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种间共生性良好的优化造林模式8种。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区顶坛花椒适生的土壤水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以盆栽顶坛花椒幼苗为对象,在不同水分梯度及充分供水条件下用CI-301 CO2气体分析仪进行林木生理指标观测,研究了顶坛花椒1年生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益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维持顶坛花椒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22%,维持顶坛花椒较高蒸腾速率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22.5%~25.6%,气孔导度最大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为25.6%,维持顶坛花椒叶片水分利用效益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28%,根据喀斯特造林的基本构思,可选取维持最佳叶片水分利用效益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和维持最佳净光合速率的土壤含水量低限值作为喀斯特造林树种顶坛花椒的适宜土壤水分的高限值和低限值。这一指标可量化为22%~28%。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石漠化调查技术和调查方法,阐述了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状况、石漠化程度、分布范围和面积,并提出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中25种优势树种经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树种经济功能群。结果表明,基于AHP评价结果与黔中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性能现状较为一致, AHP在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中是科学且实用的。黔中喀斯特森林25种优势树种分为7个经济功能群:(1)药用-观赏型高经济功能群( PFGsⅠ),树种为厚朴、喜树和盐肤木;(2)食用型高经济功能群(PFGsⅡ),树种为茅栗和木姜子;(3)食用-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Ⅲ),树种有川榛和竹叶椒;(4)食用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Ⅳ),树种为火棘;(5)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Ⅴ),树种为滇柏、光皮桦、响叶杨等7种;(6)药用-观赏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Ⅵ),树种为金佛山荚蒾、金丝桃、算盘子等9种;(7)食用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Ⅶ),树种为粉枝莓。描述了各类经济功能群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区生态经济型次生林经营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广西岩溶塌陷区土地的特点和加强岩溶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必要性,对其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